隱私權
科技的進步,雖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也加劇了對隱私的侵犯。在科技應用全面滲透社會各層面的今日,個人的隱私權倘能獲得尊重,個人的人格才有自由發展的可能。隱私權雖非決不可侵犯的權利,但尤其在數位時代,因資料蒐集、處理、利用的形式不斷改變,當國家一再以「國家安全」、「打擊犯罪」、「公共利益」等名義侵犯人民隱私,若無建立較過去更嚴謹的評估機制,所帶來的侵害將難以評估。
特別是台灣,因有著極為漫長的戒嚴背景,國家長期侵害人民隱私的狀況層出不窮,也連帶嚴重影響了整體社會的言論自由。考量到凡此種種,台權會因此長期致力於在法律、法庭、制度面上倡議隱私權的重要性。若您有興趣了解我們在這部分投入的心力,請點擊以下各子議題。(因應網站改版,不少頁面仍在重新建置或分配,還請見諒)
恣意擴權的國發會:從個人資料評議中心談起
投書
11 October 2017 | 04:25 PM
我國《個資法》從未徹底阻絕政府間資料傳輸的可能,多數人也皆能體諒政府機關間可能多少有個資流通的行政需求。但在當前體制,要落實《個資法》資料傳輸的要件,若非交付法務部統一解釋,即是應及早設置隱私專責機構。...
【聲明】澄清有關iThome報導「晶片身份證」一文引述本會發言
聲明
24 September 2017 | 12:03 PM
【本會澄清】關於iThome報導:「【晶片國民身分證 計畫草案終於出爐】十年最大變革,數位身分證要來了」一 文中,有關引述本會訪談之澄清。
資料保存(Data Retention)在台灣(1):NCC不願說的真相
BLOG/VBlog
29 August 2017 | 04:06 PM
文/何明諠(台灣人權促進會專員) 這是一個長達九個月(2016.12 – 2017.08)的公文往返,最後卻換得一紙空白的故事。 下方會議記錄的圖片並未經過任何修改,也不是你眼花,早在我們拿到當初,它的結論就已經是「空...
【隱私專責機構介紹I】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
BLOG/VBlog
17 August 2017 | 04:42 PM
文/謝東憶(台權會實習生/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學系學生) 校稿/何明諠(台灣網路透明報告專案經理) 在數位時代,與個人有關的資料,無論是姓名、電話、生物特徵、甚至一切與活動有關的資料,不管能否直接認出個人,都是具有商業價值...
澄清晶片身分證相關新聞報導
聲明
20 July 2017 | 11:16 AM
本會特別予以澄清,本會從未建議內政部「將身分證與自然人憑證結合」,並附上本會唯一參加過的去年十一月由國發會所舉辦的「晶片國民身分證全面換發計畫(草案)」審議會議紀錄。
本會拒絕參加「晶片身分證公民審議工作坊」
聲明
16 July 2017 | 10:10 PM
一般而言,公民審議是能讓多方利害關係人共同參與,影響重大政策決定的程序,這樣的程序近來也受到許多民主社會的重視。但諷刺的是,倘若我們回顧台灣這陣子爭議最巨大的「前瞻計畫」,卻會發現,當民間團體聯合提出基礎建設條例的「...
晶片身份證,請由法制面談起
投書
13 July 2017 | 03:58 AM
資訊安全雖與隱私有關,但其概念內涵主要是資訊不被未經授權的人取得;而隱私權範圍實則更廣,它包含個人可以決定如何處理、利用自己資料的權利,也包含個人確保自己被蒐集的資料僅為必要資料的權利。而這樣的權利,...
小人物個資,大人物玩玩:記6/13東吳財經講座
BLOG/VBlog
13 June 2017 | 04:58 PM
文/何明諠(台灣人權促進會專員) 其實很不願意一個難得的週間休息日,不僅要花時間來寫文章,而且針對的還是當前已退位的人。 但或許是不小心看到幾天前的 這則新聞 ,覺得有些人雖然現在已退位,但稍不留神,...
恐危害言論自由的數位通訊傳播法
投書
22 May 2017 | 10:34 AM
不可否認,試圖在申訴人的權利、用戶的言論自由、以及中間人或司法機關的資源負擔三者間衡平並不容易,它會需要一套精密設計的機制。畢竟若因訴求司法機關的命令,而導致申訴不易或被忽視,或造成司法資源過度浪費,...
成功的初次嘗試:對 LINE 透明報告的評估
BLOG/VBlog
11 May 2017 | 09:39 PM
約半個月前, LINE推出了它們首次的透明報告(transparency report) ,涵括時間從2016年7月至12月。這毋寧是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因為總部在日本的LINE,是繼韓國的入口網站Naver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