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權
科技的進步,雖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也加劇了對隱私的侵犯。在科技應用全面滲透社會各層面的今日,個人的隱私權倘能獲得尊重,個人的人格才有自由發展的可能。隱私權雖非決不可侵犯的權利,但尤其在數位時代,因資料蒐集、處理、利用的形式不斷改變,當國家一再以「國家安全」、「打擊犯罪」、「公共利益」等名義侵犯人民隱私,若無建立較過去更嚴謹的評估機制,所帶來的侵害將難以評估。
特別是台灣,因有著極為漫長的戒嚴背景,國家長期侵害人民隱私的狀況層出不窮,也連帶嚴重影響了整體社會的言論自由。考量到凡此種種,台權會因此長期致力於在法律、法庭、制度面上倡議隱私權的重要性。若您有興趣了解我們在這部分投入的心力,請點擊以下各子議題。(因應網站改版,不少頁面仍在重新建置或分配,還請見諒)
何謂偵查不公開
08 March 2001 | 12:00 AM
林俊言(政大法研所學生) 2001.03.08 刑事訴訟法第245條第1項規定:「偵查,不公開之。」是所謂偵查不公開原則,或稱為「秘密偵查原則」、「偵查密行原則」。為什麼偵查要遵守不公開的原則,到底不公開什麼東西,...
一人一號系統 衍生資訊安全問題
投書
23 September 1998 | 12:00 AM
黃文雄 撰 1998.09.23 「智慧型IC國民卡」的爭論方興未艾,最近又因中研院李遠哲院長出面講話,政府調整策略,還有幾家大學相繼設立IC卡制度,而又再度升溫。這是一場非常重要的民主人權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