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拆政府」事件屆滿12年,主流政黨持續拒絕廢除區段徵收制度,惡法至今仍在傷害台灣人民。來自台北社子島、桃園綠捷G12G13A、竹北台知園區、竹東二三重埔等四大區段徵收案自救會、法界與民間團體,8/18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內政部儘速啟動修法,廢除區段徵收制度,以保障人民居住與財產權益。
航空城訴訟,內政部三連敗形同「團滅」
航空城區段徵收訴訟律師團成員、台權會執委、義謙律師事務所主持律師翁國彥表示,近期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三件航空城區段徵收判決,確認行政機關恣意將不同意者土地納入徵收屬違法。法院明確要求,未來區段徵收除促進土地利用外,必須具備重大公益目的,並對不同意徵收者的財產權及居住自由進行實質審查,不能僅以抵價地比例為由,便納入徵收。翁國彥直言,內政部在航空城案中三連敗,形同「團滅」。
他指出,航空城是全台最大徵收案,理應採取最嚴謹程序,但內政部土地徵收審議小組卻僅以「業經民航局說明」兩句話草率通過,未依土地徵收條例進行公益性、必要性審查,顯示未落實修法精神。
翁國彥質疑,內政部是否仍未從敗訴中汲取教訓,甚至將判決視為「法律見解不同」。他批評,這種態度如同學生考試不及格卻稱與老師見解不同,只會讓錯誤一再重演。他強調,若政府持續忽視法院警告,未來其他徵收案恐將重蹈覆轍。
區段徵收背後就是「貪婪」
詹順貴律師在記者會中嚴正指出,內政部在區段徵收的審議上,明明已有法院撤銷判決,卻仍一再草率通過,其背後真正的原因就是「貪婪」。他回顧早期台中市政府以區段徵收、市地重劃、都市更新等方式,把大量農地變為建地,進而徵收各種稅收,並取得可標售的配餘地,形成龐大的財務誘因。內政部的審議委員則形同放水,毫無把關。
他指出,正因如此,人民才被迫不斷抗爭。十二年前的 818 行動,農民更是直接攻佔內政部,因為這就是徵收不公的源頭。如今再度召開記者會,正是要提醒政府:區段徵收制度已是全世界僅存的落伍機制,早該因人權保障而廢止。
詹順貴進一步表示,現有都市土地就能容納超過 2500 萬人口,遠高於實際居住人口 1800 萬,根本沒有迫切需求。持續犧牲農地,只會造成大量空屋與鬼城。他呼籲政府應立即廢止區段徵收制度,強調人民守護家園不是為敵,而是維護基本生存權利。
社子島是假解禁、真迫遷
來自各地自救會的代表在記者會上指出,大型區段徵收案件仍在強行推動,制度問題迫切需要修法。社子島自救會發言人李華萍指出,社子島是全台前五大迫遷案之一,超過一萬名居民正面臨全島被剷平、家園遭徵收的命運。台灣自稱民主國家,卻仍沿用威權時代留下的區段徵收機制,以「公共利益」為名,剝奪人民土地與居住權,迫使居民離開世代生活的家園。她強調:「我們不反對發展,但反對任何以犧牲人民基本權益為代價的發展。」
李華萍批評,社子島禁建已超過55年,政府如今提出所謂「解禁」計畫,卻以區段徵收為手段,意圖剷除九大聚落,這根本是「留島不留人」的假解禁。她重申:「我們住在自己的家裡,生活得好好的,沒有徵收,就不會有安置的問題。」
自救會提出三大訴求:廢除區段徵收制度、修改《土地徵收條例》以強化居住與生存權保障,以及撤銷社子島區段徵收計畫,改為解除禁建、原地改建並保留九大聚落。李華萍強調,從大埔、航空城到社子島,居民要的不是被迫遷,而是留下來的權利與生活尊嚴。
綠捷周邊農地徵收缺乏公益性必要性
綠捷農地守護聯盟成員李佳倫表示,桃園G12-13A區段徵收案位於航空城南側,面積642公頃,其中546公頃為徵收土地,影響人口高達4.4萬人,甚至超過航空城。然而本案缺乏迫切公共設施需求,捷運綠線的站體已施工,原規劃的北機廠亦移至航空城,徵收理由薄弱。
李佳倫質疑,政府僅為提高捷運綠線自償率,才以「跨域加值方案」推動大規模徵收與變更都市計畫,此舉讓少數居民承擔龐大公共建設成本,違背《土地徵收條例》所要求的公益性與必要性。他呼籲,應儘速修正不合理惡法,重新思考都市與農業能否共融,避免以「剷平式」開發犧牲農地與居民,唯有修復與共生,才能兼顧地方發展與永續。
區段徵收淪為政客提款機
二三重埔地主權益自救會前會長劉慶昌痛批,新竹縣政府長年將區段徵收當作「提款機」,以犧牲農地滿足財政與財團需求。他指出,竹科三期開發讓縣府取得逾九十公頃工業用地,卻同時將竹東鎮原有工業用地變更為住宅區並灌水容積率,形同炒地圖利。
劉慶昌直言,歷任縣長不分黨派皆利用區段徵收搶奪農地。前縣長鄭永金甚至在土地尚未取得前,就將開發案發包給毫無實績的公司;現任縣長則以問卷調查充當投資意向,欺瞞社會。
他回顧大埔事件,指出內政部長期流於形式,學者專家只是擺樣子,最終靠多數決強行通過徵收。劉慶昌強調,區段徵收已淪為政客與財團的共犯結構,呼籲政府應立即修法廢除此一惡法,否則台灣將被徹底掏空。
徵收侵害財產權與文化
竹北璞玉自救會副會長陳義旭在記者會上指出,所謂「台知園區」自民國93年成案至今已逾21年,一個世代過去,其公益性與必要性早已備受質疑。雖然政府以國家重大建設為名,僅核定142公頃為重大建設範圍,卻擴大徵收超過400公頃農地,實際上是以修法與程序上的配合來強行推動,嚴重違背程序正義。更令人無法接受的是,縣府甚至無償提供40公頃土地給交通大學,完全犧牲地主權益。
陳義旭回顧,從民國75年縣治遷竹北起,周邊已歷經五個大型徵收案,累計865公頃農地被徵收,未含璞玉案。他本人也曾在高鐵徵收案中失去土地,深知徵收帶來的痛苦。他指出,區段徵收使居民被迫搬遷,原地主失去熟悉的生活環境與七成以上的農地,嚴重剝奪財產權、工作權與生存權。農民失業,土地負擔與稅收壓力沉重,往往只能被迫賣地,最後甚至失去僅存的家園。
他更憂心徵收後外來人口湧入,原住客家族群比例快速下降,地方文化被稀釋乃至消失,竹北市人口從五、六萬暴增至二十二萬以上,在地人成為少數。陳義旭強調,區段徵收不僅無法保障地方居民,反而造成財產、工作、文化的多重剝奪。他沉痛呼籲政府正視問題,立即檢討並修正這項惡法,以免地方社會與文化基礎徹底瓦解。
區段徵收有違憲疑慮,應立即修法
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余宜家表示,區段徵收制度問題形式上地主可分回建地,卻無法選擇不參與,與真正的合作開發相去甚遠。實務上,大資本與財團往往透過配地規則優先取得區位最佳的土地,小產權者與無產權者則由於最小配地面積等限制只能被迫離開,形成土地再集中化的逆分配。此外,政府透過擴大徵收私人土地並轉售財團,以充盈財務,已違反公平負擔原則,明顯有違憲疑慮。余宜家指出,內政部已於國家人權行動計畫中承諾於本屆立法院修正《土地徵收條例》。如今,在航空城判決接連揭示恣意區段徵收違法後,修法更為迫切。呼籲,內政部必須立即啟動修法程序,廢除區段徵收制度,推動協議式開發。
時代力量秘書長林邑軒在現場表示,過去時代力量在立法院已多次提出修法或廢除區段徵收的法案,但遺憾的是,相關提案始終難以排審,也未獲得廣泛迴響。他回顧,早在2013年大埔事件後,民進黨也曾提出多個版本,但最終均未能推動。
林邑軒指出,時代力量曾針對社子島案例進行全區土地交易分析,透過數據證實超過七成土地移轉都是外地人持有,其中多數來自建商、仲介或掮客人頭。他批評,區段徵收早已淪為地方政府籌措財源的工具,以掠奪民產為手段,藍綠白執政皆無差別地持續推動。
他強調,希望藉此次機會,若內政部確實提出修法,時代力量將與自救會並肩行動,持續投入倡議,為守護人民權益共同努力。
出席代表:
社子島自救會發言人李華萍、桃園綠捷農地守護聯盟成員李佳倫、竹北璞玉自救會副會長陳義旭、竹東二三重埔地主權益自救會長呂政權、本全律師事務所所長詹順貴、義謙律師事務所主持律師翁國彥、時代力量秘書長林邑軒、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余宜家、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副執行長許博任
記者會直播連結,謝謝社子島自救會發言人李華萍:https://www.youtube.com/live/qCQfKcLFrH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