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權
科技的進步,雖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也加劇了對隱私的侵犯。在科技應用全面滲透社會各層面的今日,個人的隱私權倘能獲得尊重,個人的人格才有自由發展的可能。隱私權雖非決不可侵犯的權利,但尤其在數位時代,因資料蒐集、處理、利用的形式不斷改變,當國家一再以「國家安全」、「打擊犯罪」、「公共利益」等名義侵犯人民隱私,若無建立較過去更嚴謹的評估機制,所帶來的侵害將難以評估。
特別是台灣,因有著極為漫長的戒嚴背景,國家長期侵害人民隱私的狀況層出不窮,也連帶嚴重影響了整體社會的言論自由。考量到凡此種種,台權會因此長期致力於在法律、法庭、制度面上倡議隱私權的重要性。若您有興趣了解我們在這部分投入的心力,請點擊以下各子議題。(因應網站改版,不少頁面仍在重新建置或分配,還請見諒)

Location-Tracking Data Is Privacy. Tele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Usage Requirements Need Further Scrutiny.
30 May 2024 | 10:55 AM
I-Chuan Wang, the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of th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s (DPP) Policy Research and Coordinating Committee...
【側記】隱私權作為民主的基石:全民指紋檔、健保資料庫、人工智慧的挑戰
BLOG/VBlog
27 May 2024 | 03:58 PM
撰寫:許雅昱 編輯:周冠汝 台權會四十周年系列講座的第二場以隱私權為主題,回顧台權會過往至今關注的個資保護議題,了解我國法制於隱私權的發展變遷,並討論個人資訊對於民主的重要性,以及我們應如何在科技迅速發展、...
【側記】健康與社福資料再利用之法制根基座談會-下
BLOG/VBlog
17 May 2024 | 05:35 PM
本座談會由台灣人權促進會、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資訊法中心、AI人文法制基礎環境建置第二期計畫主辦,討論衛福部3月公告之 「衛生福利資料管理條例」草案 。側記由廖欣宜、康敏軒撰寫,周冠汝編輯。 側記上篇請見此 。...
【側記】健康與社福資料再利用之法制根基座談會-上
BLOG/VBlog
17 May 2024 | 05:18 PM
本座談會由台灣人權促進會、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資訊法中心、AI人文法制基礎環境建置第二期計畫主辦,討論衛福部3月公告之 「衛生福利資料管理條例」草案 。側記由廖欣宜、康敏軒撰寫,周冠汝編輯。 范姜真媺:「通知」...
全面盤點「衛福資料管理條例草案」的問題
30 April 2024 | 04:56 PM
從資料庫建置與管控、退出權與同意權行使、資料利用範圍、資料資全措施、內外部監督機制等面向檢視衛福資料管理條例草案之問題。
個資再利用的健全法制基礎建設還要等多久?《衛生福利資料管理條例》能讓被宣告部分違憲的健保資料庫使用就地合法嗎?
投書
30 April 2024 | 01:00 PM
衛福部在短短25個條文的草案中,企圖為現有的「健保資料庫」打造就地合法的基礎,再將本來以行政規則搭建之目的外利用申請程序提升至法律位階,也補上個人請求停止目的外利用之機制,並把整套規定的適用範圍擴及於衛福部主管的所有「...
上網行為狙擊中:定向廣告的隱私問題與南韓經驗談
25 April 2024 | 04:40 PM
隱私權無聲無息影響著民主的實踐。數位時代中,頻繁的社群與通訊將人聯繫在一起,個資受不當利用,傷害更擴及群體。隱私侵害,更容易讓不實訊息找到它的受眾。公民喪失對個資的自主性,任憑「包裹式同意」、「不爽不要用」宰割,暴露受資料濫用...
【座談會】健康與社福資料再利用之法制根基
18 April 2024 | 05:52 PM
負責任的人工智慧發展基礎,仰賴堅實的資料治理法制。本場座邀請個資法與憲法之學者、健保資料庫案當事人及代理人,共同由敏感的健康與社會福利資料切入,討論因應科技發展的需求下,如何完善台灣法制與實踐資訊隱私? 衛福部今年3月公布「...
【人權護台灣座談】隱私權作為民主的基石:全民指紋檔、健保資料庫、人工智慧的挑戰
18 April 2024 | 02:51 PM
遠離獨裁國家,公民需要充足的自主性。公民社會拒絕按押指紋才能換發身分證,催生出影響台灣隱私權深遠的釋字603號解釋。十幾年來國家默默當起資料掮客,將健保就醫資料未經個人同意提供第三方研究利用,且禁止個人請求退出 ;...
2024地方人權工作坊側記─網路言論自由的權利與界線
25 March 2024 | 04:57 PM
時間:2024年1月17日 主講人:蘇慧婕(臺大法律學系副教授) 紀錄:台權會移民庇護政策研究員 廖欣宜 言論憑藉新興媒體的傳播速度與範圍,取得前所未有的影響力。以傳統的言論保障架構套用於網路言論的適切性,屢受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