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告」與「撤告」的是非與政治
投書
26 May 2016 | 11:36 AM
當晚,有更多人是看到訊息之後才到現場加入「靜坐」,或只是到現場提供「醫療急救」,或是有人趕到現場是為了「控制場面」,避免更加混亂。然而,舊政府在當晚調派二千名以上的鎮暴警察到現場,不論現場情況如何,將所有民眾當作「敵人...
人民的時代真的會來臨嗎?
投書
24 May 2016 | 11:24 AM
集會遊行保障法第5條來自行政院版草案,雖然改成語氣緩和的「安全距離」,但內容擺明就是「禁制區」的規定,現行法第6條中所列地點全被留下,還加碼總統及副總統住居所、檢察署、醫療機構,...
人民抗爭成為520節目展演?
投書
19 May 2016 | 09:40 AM
攝影:宋小海。圖片來源:苦勞網 這樣的橋段引起不少社運團體不滿,認為新政府將社運僅是為一場展演、做議題收割。排演時,這個假遊行,甚至還跟另外一個因迫遷而被起訴再審的華光社區案的真遊行,交錯而過。呈現出一個荒謬的景象。...
「友善兒童與親職」不能只是外掛,公共托育思維需要重新設定
投書
10 May 2016 | 02:10 PM
但友善兒童與親職的公共空間與公共的設施服務,不應該有階級的問題,這必須是政府的責任和義務,更不用說,我們的政府和立法院其實已經通過多項核心人權公約,包括《兒童權利公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以及《...
航空城聽證,釐清爭點了嗎?
投書
03 May 2016 | 10:02 PM
預備聽證上,列出了那麼多的爭點,這些爭點卻仍無法在正式聽證中,獲得政府有效的回應時,究竟這場依據土徵條例跟行政程序法而辦的三天聽證,意義何在?未來是否還會再辦聽證,繼續釐清爭議?...
兩公約只剩下死刑議題?真是天大誤解
投書
29 April 2016 | 10:31 AM
在媒體推波助瀾的情況下,一般社會大眾恐怕都認為「兩公約」只是在幫所謂的「壞人」的工具,因此有一種呼聲是想要廢掉兩公約施行法,但我們必須注意的是,一方面我們有沒有先好好看過兩公約第六條有關生命權的條件是什麼?...
羅瑩雪暴走演出,誰最高興
投書
18 April 2016 | 10:33 PM
本文刊登於2016. 4.18 蘋果日報 論壇 李佳玟/成功大學法律系教授、台灣人權促進會執行委員 自從肯亞案被揭露,法務部在沒有得到相關卷證的情況下,就公開附和中國的說詞,表現的確荒腔走板。...
犯罪打擊不可忽視主權問題
投書
14 April 2016 | 04:40 PM
全球化的發展,的確讓犯罪型態有別於以往。為了有效打擊犯罪,各國因此必須攜手合作,但司法互助必須站在維護自身司法主權的前提上進行,而不是為了打擊犯罪,捐棄自身主權。即便為了提升效率,想要建立跨國之打擊犯罪組織,...
[投書] 精神醫療與人權保障需要跨界對話?(施逸翔)
08 April 2016 | 05:51 PM
已內國法化的CRPD其實只是最低的人權保障標準,公約的落實仍有賴於相關涉入的專業團體與身心障礙者社群。彼此間必須開始面對問題、診斷問題、解決爭議。當這類重大命案的週期已越來越短的此刻,若再不思合作之道,...
民主基金會不應只是外交部的棋子
投書
07 April 2016 | 06:15 PM
臺灣民主基金會雖然作為一個由外交部向立法院提出經費預算、並獲各政黨支持成立的基金會,但仍必須獨立運作以及超越黨派的立場,恐怕不能只是作為外交部在民間的一步棋子,作作外交工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