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同時刊登於2016年5月27日蘋果即時論壇)
文/何明諠(台灣人權促進會專員)
為解決花東居民返鄉黃牛過多,車票一票難求的問題,台鐵日前宣佈,將在端午前夕,試辦兩個列次的實名制購票,希望透過身分證的編碼規則、實地查驗、及購票數限制,縮減黃牛大量收購車票的狀況。這本是立意良善的政策,但消息一出,卻反而引發多方爭論。
有人批評只能現場取票很不便民;也有人質疑,若已成功買票取票,當天卻沒帶身分證,難道台鐵就不給上車嗎?而最多人批評的,恐怕是身分證字號的UV認證方式,這是否會使後來才在花東設籍或讀書的居民,反成了無法返鄉的人?
我們在此將暫且擱置上述問題不談,台鐵若要實施實名制購票,勢必要解決這些難題。但問題是,實名制購票帶來的問題絕不只此,這其中蘊含的隱私風險,一直被淹沒在這幾天的討論當中。
簡單來說,實名制購票的隱私風險大致分做兩個面向:首先,在過往,購票人如不願使用會留下個人資料的台鐵線上購票系統,他還能選擇以不會留下個人資料的方式購票,好比到車站窗口或超商購票;但未來採實名制購票後,台鐵勢必得全面連結所有購票人的身份與交通(購票)紀錄,並以數位檔的形式保存,才能落實自動查核,防杜濫買的現象。但問題是,這樣的方式如擴大辦理,不再僅限於兩列熱門時段的普悠瑪列車,對於現今仍是公務機關的台灣鐵路局而言,難道不會有強制、定期搜集民眾個資的疑慮嗎?且說得更徹底一些,就算只有兩列實名制列車,必須搭乘該列車的人就是沒得選,不是嗎?
其次,同時也是承上,對於這些被強制蒐集的資料,台鐵又打算怎麼「存放」跟「利用」呢?在5月23日的新聞稿中,台鐵只模糊不清地表示,試辦的結果「將納入評估分析並進行實證檢討」。而就台鐵網站上更一般性的〈隱私權宣告〉觀之,也會發現,台鐵除疑似宣稱它將永久保存這些個資外,在整份宣告中,台鐵都未再說明保有個資的目的或用途。換言之,無論就新聞稿或宣告來看,台鐵對民眾個資「特定目的外的利用」始終是含糊其詞,這連帶將使被迫繳交資料的個人,難以掌控其資料後續的用途,以及該被儲存的時限。而這種不利個人資料自主的制度,自然也會減損台鐵在隱私保護上的責信。當然,我們也知道,這樣的問題或許早在這次風波前就已存在,但台鐵如未妥善處理,未來又擴大落實實名制,出事的機率只會更大。
最後,在寫這篇文章時,我們也曾試著進行搜尋,看看世界上究竟還有哪些國家,會採行實名制購買車票。遺憾的是,最終我們仍只找到以監控人民為樂的中國。我們在此不願多做類比,只是希望提醒台鐵,立意良善固然很好,但政策擬定上應更求完善,以免便民同時,又傷害了人民的其他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