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重要新聞媒體CNN於7月12日發布一則關於台灣遠洋外籍漁工強迫勞動的專題報導,標題諷刺地稱呼台灣為「自由價值的堡壘」,但在台灣撐起遠洋漁業並努力奮鬥的外籍遠洋漁工們,卻一再爆發遭受虐待、工傷、死亡、長期積欠薪資等涉及強迫勞動的嚴重個案。
CNN詳細報導了Silwanus Tangkotta在海上作業期間兩根手指遭金屬捲門壓碎,卻無法緊急就近港口後送醫療治療的處境。該漁船船長的理由竟然是:「捕撈的魚還不夠」。
事實上,CNN所報導的個案,並非如台灣政府漁業署所說的「少數個案」或台灣漁業業者所說的「冷飯熱炒」。反而,為台灣遠洋漁業創造巨大產值的、主要來自印尼與菲律賓的遠洋漁工們,正是因為法律制度與保障不足的情況,導致遠洋漁工在海上作業期間遭受強迫勞動的風險非常高,過去已有福賜群號、福牲11號、大旺號、以及最近嚴重的漁工遭長期欠薪的銪富號、裕順號系列和新聯發168號等案,都是因為系統性保障不足的根本原因,不斷發生的強迫勞動個案與悲劇。
我們懇請台灣政府,尤其是勞動部、農業部漁業署,以及遠洋漁業業者與各公協會,勿以少數個案與冷飯來回應CNN的報告,而應該從問題的根源與結構制度面來反思我們如何徹底改革來預防與避免類似的強迫勞動個案再發生。
特別是當遠洋漁工無法與其他產業的外籍移工一樣適用勞基法時,像漁工Silwanus在海上發生職災,或像福賜群號的Supriyanto在海上死亡,都無法平等獲得基本的勞動保障與職災保險,不然漁業署也不會在其回應CNN的新聞稿中承認「Silwanus傷勢經保險公司判定未達失能程度不予理賠」,還要在事件訴諸媒體後,承諾再調查此案協助他爭取合理權益。
台權會目前正持續與屏東縣漁工職業工會(FOSPI-PMFU)、美國全球勞工正義(GLJ),以及海星國際服務中心(Stella Maris)、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SPA)與日本的PARC,共同大力倡議「Wi-fi now for Fisher’s Rights at Sea」的運動,呼籲台灣政府應盡快立法強制規範所有遠洋漁船都應裝設Wi-fi設備,並確保所有漁工在海上作業期間都應享有Wi-fi通訊權,如此才能讓漁工可以與家人聯繫並確認薪資狀況、與工會聯繫以享有結社自由,以及透過Wi-fi來落實申訴的權利。為此,我們整個倡議團體有推出一本漁船海上Wi-Fi操作指引「Model 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Wi-Fi Access and Fishers’ Rights on Distant Water Fishing Vessels」,期許台灣政府與產業業者參考這份指引,並以漁工勞動人權為基礎來規劃建制所有涉及遠洋漁工勞動人權的制度與法案,如此台灣才配得上CNN報導所說的「自由價值的堡壘」。
- 相關連結 -
CNN - Taiwan is held up as a bastion of liberal values. But migrant workers report abuse, injury and death in its fishing industry
https://edition.cnn.com/.../taiwan-fishing-labor-abuse...
公視 - CNN揭台灣漁船涉剝削遠洋漁工 漁業署回應及事件整理一次看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760661
漁船海上Wi-Fi操作指引 Model 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Wi-Fi Access and Fishers’ Rights on Distant Water Fishing Vess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