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精神衛生法》成為社會監控工具
政大搖搖哥事件殷鑑不遠,精衛法若過度往社會安全的價值傾斜,背離該法之立法目的「預防及治療精神疾病,保障病人權益,支持並協助病人於社區生活」,則該法極有可能遭致濫用,使得精神障礙者更容易被媒體與社會大眾妖魔化為「...
我國的再犯率與監獄矯治效能──初探
在刊登本會執委周宇修律師的文章〈有罪就丟進監獄,是這樣嗎?〉 後,我們收到一篇讀者回覆: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法律系博士生 鍾宏彬 所著〈我國的再犯率高不高?〉, 這篇文章在周宇修律師的論理基礎 上,指出一個觀念澄清──...
尋找李明哲:家屬及民間社團聯合記者會
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邱伊翎表示,這是第一個台灣 NGO 工作者入境中國後失蹤的個案,倘若兩岸政府不慎重處理,將造成寒蟬效應。由於中國至今不說明李明哲先生的下落,也否認逮捕,當事人家屬連要依循「兩岸司法互助協定」...
有罪就丟進監獄,是這樣嗎?
有效的預防犯罪、降低犯罪人口數,當然能解決現實生活中監所人滿為患的困境。然而,現實問題在於,我們把犯罪者全都丟到監所後,究竟會對社會帶來什麼改變? 政府歷年來對於監所的政策,強調戒護第一、矯正優先。戒護,...
有罪就丟進監獄,是這樣嗎?
文/周宇修(台灣人權促進會副會長),本文原發表於 2017.03.17 Ettoday雲論 今年法界最熱門的話題,就是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的召開。或許在一般人眼中,這個會議的重要性不過爾爾,但當中討論的很多議題,...
對於2017兩公約第二次審查之聲明
我國政府從1/16-18邀請了十位國際人權專家來台進行 第二次兩公約審查 。審查委員在今天1/20於法務部做出78點「 結論性意見與建議 」,並由行政院的林美珠政務委員接下結論性意見,總統也做出 聲明 。...
「就醫保外」才能挽救更多監所受刑人的性命與健康
近日桃園地院104年國字第19號國家賠償案,承審的孫健智法官就以擲地有聲的判決文,依據具有國內法效力的兩公約及政府也應受到拘束的「受刑人處遇最低限度標準規則」,狠狠地指正矯正署與台北監獄「罔顧人命,凌駕醫療專家之忠告,...
監所改革會帶動社會變革
「法務部如果真心想要這個方案成功,除了限制適用範圍在 那些非暴力犯罪者上,以解決大眾之疑慮之外,更重要的不 要讓出去工作的囚犯四處碰壁,尤其出門工作可能的歧視或 跟隨而來的勞動剝削。導致法務部希望受刑人可藉機提早適...
當提審成為公民行動──記政大搖搖哥提審案審理過程
但庭上也知道,丁先生案是在當前社會高度關注的內湖女童命案後發生的,也因此外界高度關注丁先生案,甚至應該是司法史上首次有這麼多人針對同一案件提出提審聲請案,因此,如果司法可以作為人權保障的最後一道防線,...
記愚人節深夜的搖搖哥提審聲請
根據陳金典先生在臉書上所公布的 影片 所示,搖搖哥在整個被救護車帶走的過程,警方持續以違反他意願的方式拘束在一擔架椅上,搖搖哥也不斷以「我沒有犯法!」、「我甘有傷人?」、「我甘有安怎?」等語表示不願被送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