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視制度下的移工大逃殺
投書
27 September 2017 | 02:49 PM
阮國非原本是一個立體的、有面孔的人,但當他滑進台灣這個充滿歧視外籍移工的國度後,就馬上成為扁平的、無臉的「外勞」,仲介在計算阿非借貸的利息、雇主在拿捏他超時工作的極限,至於媒體與政府,則聯手製造移工大逃「殺」劇本,...
聯合國人權倡議路迢迢:一張費盡千辛萬苦的入場券
投書
20 September 2017 | 12:00 AM
為了李明哲的案子,今年去了二趟日內瓦拜訪聯合國人權機制,這是我進台權會工作以來,第一次在一年內這麼頻繁進出日內瓦聯合國總部的各大樓。 在出發去聯合國之前,我曾經在由台灣民主基金會所舉辦的「在台灣遇見劉曉波」...
411路過中正一分局案法庭觀察紀錄
投書
24 August 2017 | 02:35 PM
令筆者印象最深的一段話是被告撒丰安瓦林及那在法庭辯論時說的一段話,她說:「法官你不在現場,無法體認到公民欲行使公民權的迫切。再者,僅因人民對政府表示出不滿的怒火以及行使基本集會遊行權,就將人民移送法辦,漫長的訴訟程序,...
香港在人權捍衛者被判刑的這一天爆炸
投書
23 August 2017 | 05:39 PM
本文刊登於2017年8月23日 報導者 黃之鋒、羅冠聰、周永康三人因2014年的重奪「公民廣場」行動,在近日遭香港高等法院上訴法庭三位法官,以違反《公安條例》之煽惑他人參與非法集結為由,分別判處6、8、...
【投書】李明哲被失蹤,台灣NGO的救援嘗試和反思
投書
18 July 2017 | 05:16 PM
台灣每年有500萬人次進入中國,當中攸關基本人權的課題,我們絕對不可能視而不見。對於中國持續惡化的人權情況,台灣無法迴避。台灣的政府及公民社會,要選擇用什麼姿態去面對中國政府,如何透過與中國公民社會的相互交流,...
晶片身份證,請由法制面談起
投書
13 July 2017 | 03:58 AM
資訊安全雖與隱私有關,但其概念內涵主要是資訊不被未經授權的人取得;而隱私權範圍實則更廣,它包含個人可以決定如何處理、利用自己資料的權利,也包含個人確保自己被蒐集的資料僅為必要資料的權利。而這樣的權利,...
投書:李明哲案作為人權試金石
投書
06 July 2017 | 12:28 PM
當我們的政府選擇低調,當我們的社會多數人不敢參與連署,或反過來譴責李明哲為何要去中國,或譴責李凈瑜的高調,另一方面,我們卻又不斷擔憂中國崛起,造成我國的外交危機。究竟,被打壓的到底是一個空洞的主權?...
葉部長 打人警察找到沒
投書
26 June 2017 | 11:52 AM
酷刑不僅發生在個案,也可以是制度性的。今年2月高等法院抗字第100號的判決,法官指摘法務部矯正署規定「所有收容人每月在監基本生活建議需用金額,男性收容人為1000元,女性收容人為1200元」,根本無法反映物價水準,...
【投書】在748後,婚姻制度會變得如何?(周宇修)
25 May 2017 | 03:30 PM
2015年筆者在美國旁聽其同性婚言詞辯論時,場外也是一度對峙,但仍有正反方在價值的嚴重歧異下能理性討論,甚至在辯論完後大談棒球及其他議題,發現彼此還是有相同的看法而成為朋友。台灣民主的可貴,...
恐危害言論自由的數位通訊傳播法
投書
22 May 2017 | 10:34 AM
不可否認,試圖在申訴人的權利、用戶的言論自由、以及中間人或司法機關的資源負擔三者間衡平並不容易,它會需要一套精密設計的機制。畢竟若因訴求司法機關的命令,而導致申訴不易或被忽視,或造成司法資源過度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