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冠汝

周冠汝

副秘書長

負責數位人權議題。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學系、心理學系雙主修畢業。

日常總是為了政府資訊公開、隱私權、言論自由等權利交織的線球腦袋打結。喜歡聽各種不一樣的想法。

 

文章列表

跟風的疫苗通行證,放任人權風險蔓延
台灣的疫苗通行證是否吸取他國的教訓,遵循世界衛生組織(WHO)後續發布的指引?可惜的是,台灣並未完全遵循。 突破性感染頻頻發生的情況下,施打疫苗的主要作用仍在保護自己免於重症,而未必能防止病毒傳染。
看得見的「類細胞簡訊」與看不見的「健保卡註記」:誰是高風險族群?
一個人被標記為疫情高風險族群,但自己卻不會被通知,不管是在個資保護或者防疫上,都站不住腳。
台權會針對「健保卡註記高風險族群」與「政府與電信業者合作之防疫監控措施」申請資訊公開
本會向指揮中心申請政府資訊公開,期待瞭解各項措施之法律依據及執行情況
【投書】輕忽個資保護 奢談數位發展
原文刊載於《蘋果日報》論壇版: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210425/NLVPT7VJZBFEHDW73SW5H7FLYU/ 周冠汝/台權會數位人權專員...
【國際資料隱私日】2020台灣隱私大事,2021不能鬆懈
回顧過去一年,美國波士頓全面禁止人臉辨識。比舊金山僅採公部門禁用更嚴格,私人同樣不得購買和使用。2020年,台灣更常見到偵測出人臉並自動量測體溫的裝置,更習慣於在各場所留下聯絡方式,甚至身分證字號。台灣的隱私保護,...
【特報】eID風險指南:內政部沒告訴新竹市民的事
隱私保護不是個人的事。一個人的資料也會影響到家人,甚至更多與我相關的群體。找一位新竹市的朋友,一起聊聊隱私保護,還有晶片身分證的現況與風險。
【法庭觀察】晶片身分證試辦倒數2個月,隱私仍然沒保障
11/2首次開庭結束,我們整理了法官詢問的重點議題,釐清內政部並未說明清楚的資訊。從數位足跡、晶片內有高解析度相片檔的目的,到資料清單期限,請內政部確實向人民交代,請正面處理隱私問題。 議題一:內政部如何看待數位足跡...
【投書】無視人權與民主參與的科偵法草案
木馬偵查、空拍機、GPS定位追蹤等供檢警用來偵辦犯罪案件的技術,該如何規範以期保障人民隱私?法務部公告的科技偵查法草案,只提供短短五天讓民眾發表意見,與行政院規定至少六十天的公告期差距龐大,...
【活動側記】2020街頭公民實習營-科技反人權?全球拚數位,我的人權怎保障?!
紀錄/台權會實習生 應紀為、江翊潔 校訂/周冠汝 台權會網路透明報告專員 周冠汝 ,日前受 青平台 「街頭公民實習營」邀約,擔任數位人權議題講師,與學員分享。並嘗試解開一些有關數位人權的迷思。帶領學員思辨「維護人權,...
【發言稿】數位發展中,如何保障人權?
一個民主社會追求數位發展,我們需要強而有力的獨立專責個資保護機關當後盾,才能安心往前衝。因此在還沒有個資保護機關的當下,討論數位發展,可能需要回歸深化民眾對工具的信任,需要從落實知情同意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