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冠汝

周冠汝

副秘書長

負責數位人權議題。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學系、心理學系雙主修畢業。

日常總是為了政府資訊公開、隱私權、言論自由等權利交織的線球腦袋打結。喜歡聽各種不一樣的想法。

 

文章列表

台灣資料隱私政策國會意向調查發表會/ 台權會評論發言稿
資料治理部分,除了問卷提及的範圍外,政府與企業還需要注意「大規模資料庫」的隱私風險。打造資料庫的事前、事中、事後,釐清風險和保護措施。個資就像雞蛋,放進籃子前,要評估全部放進同個籃子裡,風險會不會太大?
健康資料的使用條件:歐盟個資保護機關意見與台灣現況
日常使用手機應用程式紀錄運動與健康狀態,生病時就醫留下的資料和醫療影像,電子化及雲端服務讓健康資料更容易被儲存及分享,健康資料被用於個人未同意或難以控制的情境也數見不鮮。世界醫師會於2016年修訂通過《 台北宣言 》
你希望網路成為什麼樣子?淺談《數位中介服務法》
網路上大量的文字、圖片、影音、商品,有些你感同身受,某些你對它嗤之以鼻,他們爭相競逐我們的注意力,而很多時候,我們未必瞭解:為什麼我會看到這則廣告?有哪些內容不被允許出現?以及為什麼?
數位發展臨門一腳:台灣有了前鋒,為什麼還缺守門員?
台灣個資保護守門員長年空缺,讓數位發展的國家隊始終缺少最堅定的後盾,或許是好事多磨,期待我們能建立位階足夠,且有充沛量能與獨立性的隱私專責機關,建立數位環境下的民主韌性。
《數位中介服務法》光明與黑暗:提高政府透明度,何不從公開內容管制統計開始?
網路空間同時具備自己的房間與交誼廳的性質,可以從事私人通訊,也能公開暢聊。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即是在規範交誼廳的場地出租方,也就是在網路內容管制中,政府可以干涉到何種程度,以及如何介入。
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主要優缺點,你看懂了嗎?​
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本身沒有針對「違法內容」做定義和列舉,必須回到各機關現在正在使用的法律來看。這不是一部可以直接處理特定違法內容的草案
控制網頁Cookie阻擋追蹤器:Privacy Badger 介紹
今天要介紹的工具Privacy Badger可以控制個別網頁的Cookie,更細緻地讓使用者操作想要留下或阻擋的追蹤器。
訴願成功一年後,法務部個資調取透明化有何進展?
我們在2019年向法務部申請公開,其與Google、LINE、臉書等業者,協定如何調取用戶資料的相關文件。法務部以「恐有礙犯罪偵查」拒絕公開。2020年我們訴願成功,原處分撤銷。
國際資料隱私日小遊戲:你與數位暴君的距離
1981年1月28日這天,歐洲理事會開放簽署《自動化處理個人資料保護公約》,後來這天被稱為資料保護日,也有人稱為隱私日。今年我們撰寫故事文案,與LINE Voom和插畫家胸毛公寓合作,完成認識數位人權的選擇題小遊戲。
跟風的疫苗通行證,放任人權風險蔓延
台灣的疫苗通行證是否吸取他國的教訓,遵循世界衛生組織(WHO)後續發布的指引?可惜的是,台灣並未完全遵循。 突破性感染頻頻發生的情況下,施打疫苗的主要作用仍在保護自己免於重症,而未必能防止病毒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