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人權:人間蒸發的委員會

 

本文刊登於2015.8.21蘋果即時論壇


在這幾年警察處理街頭抗爭屢屢爆發爭議之下,有許多人都期待首都市長柯文哲在上任後會有所作為,柯市長也屢屢提及會有「SOP」。台北市人權諮詢委員會也在三月份,針對台北市警局處理抗爭的作業流程,要求提出通案性的報告,以便後續檢討。

這原本可能是公開討論警方執法問題的重要機會,然而警方雖提交了專案報告,但在該屆委員於三月底卸任後,卻遲遲不見新任委員開會進一步追蹤此一議題。拖了大半年,答案終於在日前一份議員書面質詢中揭曉:常設性的台北市人權諮詢委員會,已經在七月底被市府廢除了,以後市府會在有需要時,再另開諮詢會議,成員也屆時再由市府決定。

在這段空窗期中,台北市警方先是數度以社維法為難、逮捕來台抗爭的Hydis工人,製造驅逐出境的藉口,結果先是台北地院以提審法當庭釋放工人,已被驅逐者的裁罰之後也被撤銷,警方的荒謬作法被法院狠狠打臉。七月份反黑箱課綱的抗爭當中,警方的逮捕記者、粗暴上銬、禁止使用手機等作為引起非議。學生與律師雖然在與柯市長的會談當中要求追究警方責任,甚至有學生表示在聲援Hydis工人與反黑箱課綱時均遭警方毆打,但柯市長仍然不為所動。從上述的「老樣子」看來,隨著人權諮詢委員會的廢除,所謂對警方執法的通盤檢討,似乎也就無疾而終了。

根據聯合國對國家人權機構的見解,一個稱職的國家人權機構,必須要獨立而且成員多元,並同時擔負起人權教育發展、人權政策建言、人權侵害調查等多面向的任務。台灣在沒有國家人權機構的情況下,被迫要由設於各機關、地方,機能也不完整的人權諮詢委員會、小組承擔上述任務。市府不思強化人權機構,反而將其廢除,可說是大開人權倒車。

人權委員會之所以會需要獨立性,就是要為了扮演「烏鴉」的角色,即時發出令執政者刺耳的警告與批判。所謂首長認為必要時召開的諮詢會議,就像烏鴉何時要叫,讓哪隻烏鴉叫,都任首長喜好決定的話,其實與噤聲無異。台北市的重要人權議題也不只警察濫權,例如華光社區的居住權問題,在市府推翻先前規劃後,也仍懸而未決。人權機構往往被執政者當作絆腳石,但卻是人民權利遭侵害時救濟的敲門磚。執政者越是展現出對人權的漠視與打不爛的厚臉皮,就更證明了建立獨立、多元、有效的人權機構,實是當務之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