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公民社會遭到聯合國企業與人權論壇消音!台權會不放棄持續為遠洋漁工的勞動人權與結社自由發聲!

前情提要:

台權會在今年7月中接到來自日本 Human Rights Now、印尼的 BEBESEA、SBMI、Indonesia Ocean Justice Initiative、以及 Green Peace 印尼辦公室等非常關心跨國遠洋漁工議題的夥伴們的邀約,一起討論與規劃如何在聯合國亞太企業與人權論壇「United Nations Responsible Business and Human Rights Forum, Asia-Pacific」(9月16日至19日在曼谷舉行)上,籌備一場線下與線上座談會,一起探討如何在東南亞漁業部門中跨區域合作以消除遠洋漁業中外籍漁工的強迫勞動,主題訂為「Deep Dive in Human Rights at Sea: Fostering Cross-regional Collaboration in Business and Human Rights in the East & Southeast Asian Fishery Sector」。台權會負責分享我們作為人權組織,如何在台灣進行倡議。

在提案與籌備階段,一切都非常順利,聯合國主辦單位通過審查並完全接受我們的提案內容。在活動前一個月,台權會也向所有夥伴團體表達台灣公民社會對於中國政府在任何國際場合實質干預台灣官方與民間活動的擔憂,並透過其中一個夥伴團體去向聯合國主單位試探台灣 NGO 參與論壇是否會遭遇到阻礙,過程中都是綠燈,甚至在活動開始第一天(9/16)的大會官網上,我們在9/17下午的活動資訊都仍放有台權會的 LOGO 以及與談人資深研究員施逸翔的大頭照。

但在9/17中午時分,主要的統籌團體 HRWG/BEBESEA 來信告知,聯合國主辦單位UN RBHR committee 表示:「根據聯合國的規定,台灣不能參與這次會議。」甚至還要求其他國家的與談人,在與談的內容不能提到台灣的議題,造成其中一位非台灣的與談人,也必須調整其發言與談的內容,甚至將該場次線上會議的連結也移除了。這種非常無禮也顯示主辦單位在刻意打壓言論的作法,我們都知道這背後是中國的干預,且完全違反聯合國人權機制中非常核心的人權價值。

台權會對於聯合國主辦方在活動開始前的幾個小時內,強硬對辛苦籌備這場論壇的團體們,做出如此的干預,表達嚴厲的譴責!我們也對 UN RBHR committee 的軟弱無能感到憤怒,因為我們都清楚知道,這是在配合中國在背後操縱的結果。台灣人權促進會今天仍會在社群媒體上發布原本就會分享的演講稿,以抗議聯合國公然侵犯人權的行為。我們仍然希望這場重要的探討企業人權責任的會議能夠順利進行,尤其是我們這個場次的重點並非台灣公民團體被排除在聯合國之外、被消音,這場會議的重點是跨國跨區的公民社會如何團結起來,共同為遠洋漁工的勞動權益與結社自由發聲。

- -

台權會資深研究員施逸翔發言稿:

各位朋友們好,我是來自台灣人權促進會(TAHR)的逸翔,很抱歉無法在曼谷與各位面對面交流,很榮幸讓我有機會可以在 UN 的 BHR 論壇與大家分享台灣人權組織在遠洋漁業議題中的倡議經驗,特別是因為台灣政府不願意真誠面對遠洋漁業中的系統性問題,造成在台灣遠洋漁船上許多來自東南亞的外籍漁工,尤其是來自印尼與菲律賓的漁工,其實是在非常高的強迫勞動風險下,從事漁撈工作。

台灣系統性的強迫勞動:冰山一角的遠洋漁工欠薪案

過去一年多以來,TAHR 接連直接或間接協助好幾艘台灣遠洋漁船上的印尼漁工,因為他們長期處於孤立且無法對外聯繫的狀況下,遭到船東惡意的積欠薪資,包括銪富號、新聯發168號、裕順668號、以及昇慶發96號,這些漁船幾乎都是鮪延繩釣的漁船,船上的印尼漁工們都被欠了10個月到15個月不等的薪資。有的個案像是銪富號,因為漁工們的團結且勇敢發聲,他們已經拿回薪資,我們和許多公民團體甚至正在陪伴銪富號漁工向船東提起民事訴訟,爭取拿回符合勞動基準法的法定基本薪資。有的個案像是裕順號,已經透過訴訟有爭取到應得的薪資,但他們仍然要等漁船被拍賣掉之後,才能優先拿回薪資。但也有個案像是昇慶發96號的漁工,到目前為止都還無法取回薪資。且我們相信這只是冰山一角,通常台灣政府漁業署如果沒有受到公眾和外部的壓力,他們是不會積極主動處理的。比如,像昇慶發號的漁工有找FA協助,FA就說這只是勞資糾紛,有問題自己去找資方和仲介。

漁工欠薪案高比例符合ILO的11項強迫勞動指標

且這些個案因為船東欺騙漁工,沒有按照契約的規定來發薪,這些會積欠薪資的漁船,通常連帶也會被發現有其他符合ILO 11項強迫勞動指標的情況發生。按照TAHR與HRN在九月底就將要發佈的研究報告的顯示,接受我們訪問的漁工們,皆證言他們有很高的比例都有嚴重超時工作的情況,每天工作超過16個小時到20小時無法休息,他們的護照和重要證件普遍會被迫交給船長或雇主保管。他們沒有Wi-Fi無法對外聯繫,無法聯繫工會享有結社自由權。漁船上的環境很惡劣,睡覺的床墊會有蟲,長時間只能吃冷凍食物營養不良,甚至因為長期都在海上補給不足,有發生只能吃魚餌的情況。因為語言隔閡,漁工容易被船長或幹部辱罵,若反抗就會遭到報復或可能被遣返,這些都符合濫用弱勢的處境。

台灣政府說好的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2.0呢?

在如此明顯的遠洋漁工強迫勞動的實際情況下,且台灣政府與產業業者聯手處於優勢的狀況下,根本談不上什麼企業人權責任的三大支柱,國家沒有盡到保護工人的義務,資方沒有制定尊重人權的政策,且在海鮮供應鏈仍非常不透明的情況下,供應鍊最下游的海鮮品牌商和貿易商根本就很難落實人權盡職調查。但這些供應鏈中最下游的利害關係方,卻總是獲利最高但對遙遠的漁工遭到強迫勞動不聞不問也不用負責。

我必須很坦白地說,因為台灣移工制度本身就是個充滿歧視的制度,且結構上台灣漁業署本來就是負責產業發展的政府機關,因此FA本質上就會偏袒產業。所有台灣政府表面上要保障漁工的政策作為,都是來自外部的壓力,比如美國、歐洲禁止強迫勞動商品的執法,以及全球與在地公民社會的輿論壓力,才迫使台灣政府必須面對強迫勞動的現況。但許多政府的作為,其實都不敢去面對根本和結構的問題,因此在短期內,我們很難看到台灣政府有能力真正消除遠洋漁業和海鮮製品中的強迫勞動。

結語:工人團結與結社自由,才是消除強迫勞動的解方

究竟我們能開展什麼樣的跨區域倡議行動,來其提昇對於外籍漁工的保護,我想唯有我們一起努力想辦法支持更多遠洋漁工盡可能組織獨立的工會,才是消除海鮮供應鏈中強迫勞動的解決方案。雖然我們看到在全球化下的跨國移動,讓一個一個單獨的移工非常容易處於不利的處境,但如果移工可以組織起來,並在母國、在輸入國、在漁船上組織起來,再加上Wi-Fi通訊與結社自由,如此跨海、跨船的工會組織,就會變得非常強大,就像最近我們在印尼與尼泊爾的人民抗爭中所看到的海賊王One Piece旗幟,最終將因為反抗的行動而消除強迫勞動與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