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地震災後,是誰在讓災難加劇—當災難成為壓迫的工具

緬甸遭遇毀滅性的地震已經過去了兩週,但緬甸人的生活還在持續 ——仍在被地震、戰火、軍方持續迫害、封鎖等多重苦難夾擊著

主流媒體密集報導帶來的注目總是轉瞬即逝,但強震過後帶來的傷痛與重建是漫漫長路,尤其原本就飽受集權、戰火摧殘的緬甸,希望大家跟我們一起持續關注緬甸的動態。

 

2025年3月28日,緬甸中部遭遇兩次毀滅性強震(芮氏規模7.7與6.4),震央位於曼德勒與實皆(Sagaing)之間。根據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OCHA)4月7日報告,目前已知超過3,500人罹難、近5,000人受傷、200人失聯。

然而,真實災情可能比目前統計更為嚴重。一方面,軍方持續阻撓救援與媒體進入災區;另一方面,有深入實皆的救災隊指出,一處倒塌的寺廟在上報死亡人數時,遭軍方強迫將實際人數減報至四分之一。這些資訊封鎖與數據壓縮,讓外界難以掌握災區的真實狀況。

這場強震重創區域本已因戰爭動盪而傷痕累累——根據聯合國難民署(UNHCR),災區原為近年因衝突被迫逃離家園的約160萬名境內流離失所者(IDPs)避難之地,如今再度失去棲身之所。災後無家可歸的災民還得面對緬甸一年中最炎熱與乾燥的時節,由於救援資源嚴重不足,部分罹難者遺體仍未能即時處理,在酷熱交加之下,也讓當地居民憂心可能引起病毒傳播、感染,曼德勒地區更在強震後的4月5日晚間遭遇雷雨襲擊災區避難所,許多避難用的帳篷等設施被掀翻、摧毀,使得露宿者更加危險。

▍在天災之上,暴行未止——緬甸軍方持續攻擊平民地區

儘管緬甸正遭遇毀滅性地震災情,軍方的空襲與暴行卻未因此停歇。在地震重創多個地區時,緬甸軍政府仍持續對平民村落進行空襲轟炸。

為了救援與重建,民族團結政府(National unity government,由反對政變的民選議員和少數族群代表組成的政府,獲得多數民主國家的承認,與軍政府並存)與和地方民族軍組成的三兄弟聯盟(Three Brotherhood Alliance),於3月30日宣布停火,並呼籲軍方加入,以利災後人道行動展開。然而,軍方最初拒絕響應,直到4月2日才宣布「暫時停火」三週。

然而,即便軍方口頭承諾停火,根據聯合國人權事務高專辦(OHCHR)統計,地震發生以來,緬甸境內仍發生至少61起攻擊事件,其中有16起是在軍方所宣稱的停火期間內發生。

▍人民等待援助,軍方只顧私利、封鎖救援之路

在這場重創緬甸的地震後,軍政府非但未放下武器,反而限制物資流通、阻撓救援,甚至將災難當作鞏固政權的工具。根據《Mizzima》報導,僅有極少數援助物資真正送達災情最嚴重的Sagaing地區,大多數則被轉運至軍方據點或流入黑市。

多家媒體揭露,軍方以防範反抗勢力為由,頻繁阻擋在地志工進入災區。各地查哨站要求志工提供物資與受援者清單,並經軍方檢查後才准予通行,導致大量緊急援助遭到延宕或中斷。

此外,軍方堅持在災區實施宵禁,使夜間救援工作幾乎無法進行。更有報導指出,軍方曾對紅十字會車隊開槍,並嚴格審查救援人員、攔截救援糧食,將災後援助作為操控民眾的工具。

同樣令人擔憂的是,軍方不僅阻礙實體援助,還切斷災區網路與通訊,使得災民與外界隔絕,資訊封鎖導致許多原可避免的傷亡不斷發生。

然而這一切並非首次發生——早在2008年納吉斯風災、2023年氣旋Mocha與Yagi颱風期間,軍方便多次將援助資源導向己方控制區域,阻撓其他地區的救援行動。

因此,多個緬甸在地的民間組織聯合呼籲國際社會:切勿將人道援助交由軍政府處理。 緬甸人民真正需要的,是能直接送達手中的實質支持。

 

▍我們無法阻止災難,但我們能選擇將援助送對地方

在政府阻撓援助、封鎖真相的同時,真正走進災區、為人民付出的,是這些無名的民間行動者。緬甸境內,有許多由當地居民與青年組成的草根組織,自政變後至今持續行動、協助災區,他們是最靠近苦難現場的第一線救援者,如今持續在努力地媒合資源,需要大家持續的將資源投入。

如果你願意伸出援手,請將支持送進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手中!以下為經由台灣亞洲公民未來協會與近甸行動(Taiwan Youth for Myanmar)整理,經緬甸社運人士核實建議捐款的團體(連結:linktr.ee/taiwanyouthformyanmar):

  • 台緬同心救災隊

  • 社團法人台灣緬甸人道關懷協會

  • Advance Myanmar

  • Spring Crowdfund

  • Myanmar Earthquake Emergency: Save & Rebuild Lives Now(Go Fund Me)

  • Sanimthoon Community Cafe

▍天災之下,無法返鄉的他們

最後也想讓大家知道——這場地震,不只重創了緬甸當地,也深深牽動著那些早已因戰爭與迫害流亡、目前身在台灣的緬甸尋求庇護者。

他們曾為了自由、為了逃避軍政府的酷刑與壓迫,輾轉來到台灣尋求庇護,卻因為我國至今缺乏難民法與完善庇護制度,至今仍被迫生活在沒有身份、沒有基本保障的縫隙中...

他們無法合法工作、無法加入健保、無法就學,經常需要靠社群接濟勉強維生,甚至可能被視為非法滯留者而遭送入收容所。地震發生後,他們更需承受另一重痛苦:遠方的家人受困災區,自己卻因可能遭受迫害的身份無法返鄉,只能眼睜睜看著親人受苦,卻無法在他們身邊的深深無力感。

 緬甸人正在經歷的是天災與人禍的雙重壓迫,而在台灣的你我,也可以做點什麼。

台灣人權促進會因難民庇護議題開始關注緬甸,也希望你能一起關心在極權與災難交織下仍努力活著的緬甸人民。

 

 

參考資料:

https://www.unhcr.org/emergencies/myanmar-earthquake

https://eng.mizzima.com/2025/04/09/21171

https://time.com/7273653/myanmar-junta-earthquake-recovery-aid-civil-war-explainer/

https://news.un.org/en/story/2025/04/1161866

https://news.mingpao.com/pns/%e5%89%af%e5%88%8a/article/20250406/s00005/1743869067667

https://www.irrawaddy.com/news/burma/myanmar-junta-admits-firing-on-chinese-quake-relief-convoy.htm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