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宣布法規完備前,數位身分證政策暫停。然而,先前的計畫及相關辦法並未隨之廢止。本次開庭法官試圖釐清,內政部將就過去公告的法令採取何種作為。原告之一的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施逸翔,簡述本次開庭民間的重點問題:內政部如何因應行政院及立法院的疑慮,處理換發計畫與去年底公告的辦法?接下來,內政部能否具體提出資安措施的資料,透過訴訟將證據攤開供大眾檢驗?
同為原告的開放文化基金會專員Rosa指出,內政部律師所稱的資安防護觀念老舊。內政部律師認為,內政部不能拿出詳細的資料,只能提出概略性的資安防護資料,是為了避免駭客侵入。Rosa直指資安並非單向度,而是涵蓋軟硬體、卡面防偽等多種面向,公開規格、開放原始碼,才是公開透明的做法。發展數位政府,觀念卻原地踏步,Rosa對台灣的隱私保障感到憂慮。
台灣的身分制度是否能藉此機會,受到內政部通盤審視,獲得更好的保障?台灣人權促進會專員周冠汝補充,民間一直在討論自然人憑證與身分證分流,以及對身分證字號的使用限制。台灣是否能守住保留無晶片身分證的權利,以及落實自主查詢機關交換個人資料的紀錄,人民都在看。所謂社會溝通,建立於政府資訊公開的前提,期待政府資訊公開能被落實,避免單向布達。一路以來,可以得知強制儲存生物特徵的晶片身分證並不是人民要的。最後呼籲,此刻能做的事情,可廢除過時的計畫與辦法,歸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