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人權教育 從小培育-如何和孩子談人權? (校園常見議題篇)

文/台權會志工 陳璿安


108課綱將人權教育列入議題融入之一,很多老師也許會問,要怎麼教學生人權?會不會很無聊,或是很難懂?

其實,坊間已經有很多可供利用的素材,可以讓老師們在課程間穿插使用,例如諸多的人權繪本,就是好用的材料!

以校園常見的議題來說,從兒童時期,學生就不斷在社會互動中探索自己的性別角色。
繪本《誰說這是男生的玩具》,適合給低年級學生閱讀,幫助他們打破社會給他們的性別刻板印象。

隨著與同儕互動的頻率增加,可能與同學時有衝突,也可能開始思考自己在人際間的角色。《不是我的錯》可以用來引導學生思考人際衝突發生時,身邊的人扮演的角色,而《像我這樣一隻獅子》則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的獨特性。

年齡漸長後,也有其他不同的繪本可以使用。

例如《行出樹林》是臺灣文學館策畫的繪本,從兩位話劇社同學的談話中,帶出臺灣同志文學史。《
馬拉拉的上學路》和《我們家失火了》更以實際人物為例,讓學生理解自己的力量比想像中強大。

這些繪本,不僅是課綱內的議題融入,同時也是校園中常見的議題。

下一篇,我們將討論如何利用繪本,帶出門檻較高的難民、無國籍者議題,請大家鎖定台權會粉專喔!

推薦繪本

  • 性別議題:

《誰說這是男生的玩具!》(青林)

《行出樹林》(玉山社)

《虎姑婆》(玉山社)

  • 家庭、校園暴力:

《這不是你的錯》(水滴文化)

《不是我的錯》(和英)

  • 人物典範:

《馬拉拉的上學路》(韋伯)

《我們家失火了》(維京)


人權教育 從小培育-如何和孩子談人權? (難民和無國籍者議題篇)

人權教育 從小培育-如何和孩子談人權? (二二八、白色恐怖篇)

陳璿安,台灣人權促進會志工。曾為高中實習老師,相信教育是體制內的社運,希望能透過教育散播人權種子。關注性別議題與轉型正義,目前是努力與論文和平相處的研究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