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路燈 邁向全民監控之路?
本文於2018.5.25刊登於 蘋果日報 論壇,新聞背景為台北市政府 召開記者會 ,宣布北市府將投入資金發展「智慧路燈」,號稱有車牌、人臉辨識功能。 邱伊翎/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 這個月月初,...
法官應重視「過去已結束」的通訊內容
本文亦刊登於 2018年4月28日蘋果日報即時論壇。 文/何明諠(台灣人權促進會專案經理) 最高法院將在4月30日審理一樁通訊監察的非常上訴案,值得所有國人關注。 該案的緣起,是被告透過網路傳真的方式,收取六合彩簽注單...
【兩年七萬件 國家監控莫黑箱】2018台灣網路透明報告成果發表 會後新聞稿
記者會直播錄影 更多照片 台灣人權促進會、立法委員尤美女國會辦公室今(16)日共同舉辦記者會,發表「台灣網路透明報告」的第二次成果,說明台灣目前的網路監控及內容審查狀況。並呼籲政府在人民生活大量仰賴數位科技的前提下,...
【活動報名】2018人權普拉斯(場次七):大數據時代下的隱私保護:從歐盟GDPR反思我國個資法

02 April 2018 | 03:16 PM      

今年5月25日,歐盟新的個資保護法規「 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即將全面實施。在過去這幾個月, 全世界的政府或企業無不嚴陣以待,...
2018隱私權志工培訓招募中

28 March 2018 | 07:17 PM      

身處數位時代,無論是你的電話號碼、e-mail、線上購物留下的基本資料,網路瀏覽留下的蹤跡等,這些看似無形甚至覺得無關緊要的資料,經過大量蒐集、串連,儘管不見得能再次識別出特定個人,...
【國際資料隱私日特輯】從2017到2018,你應該繼續關注的台灣隱私新聞
每年1月28日是國際資料隱私日。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們 首度嘗試 整理了台灣的隱私新聞,希望能幫助大家有效掌握重要的隱私議題。 雖然今年已經過了兩天,但我們還是延續去年的作法,希望能整理出一份清楚、簡單的清單,...
將被民進黨立委棄守的通信紀錄
文/何明諠(台灣人權促進會專案經理) 本文為修正後的內容,修正版刊登於 2018.01.19上報 ,原刊登於 2018.01.17蘋果日報即時論壇 。 修正後,放棄原先對通信紀錄較嚴格的保護,...
台權會針對《特定人員尿液採驗辦法》修正建議
法務部在2018年1月4日公告將 修正《特定人員尿液採驗辦法》 ,打算於該辦法中明定可對拒絕驗尿者拘束其人身自由。台權會於今日寄出修法建議如下。 修法建議: 點此下載 建議應明確化拘束身體之方式或期限,並於本辦法(...
國家安全莫逾越正當法律程序
翁國彥/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 新黨青年委員會召集人王炳忠等人遭警調人員登門搜索、拘提,引發新聞熱議。輿論討論此案所牽涉的法律問題,或有指出警調原本拒絕王炳忠的委任律師進入搜索現場,可能 侵犯被告選任辯護人的權利 ;...
外洩個資 被奴役之始
文/周宇修(台灣人權促進會副會長),本文原發表於 2017.12.04 Ettoday雲論 十多年前,我們殊難想像一支手機的功能可以如此豐富,但現在,智慧型手機已經無所不能。正因如此,手機的「屬人性」從早期的「...
國發會個人資料評議中心公文(2017/11/13回文)
國發會於2017年9月底成立個資評議中心後,台權會曾於 10月11日投書媒體 表示,此中心有無授權法源、無透明性、無獨立性等問題。並於 11月3日請求國發會資訊公開 ,說明其協調效力、與法務部的權責關係、評議中心的組成...
對於2017兩公約第二次審查之聲明
我國政府從1/16-18邀請了十位國際人權專家來台進行 第二次兩公約審查 。審查委員在今天1/20於法務部做出78點「 結論性意見與建議 」,並由行政院的林美珠政務委員接下結論性意見,總統也做出 聲明 。...
【OGP16】開放資料、開放政府,「開放」了什麼?
當政府口中的開放,只想著「由上而下」,代替人民決定所謂的「好或不好」,因而縱然未獲得人民同意、未經過國會討論,也執意要將全國人民的各種資料(如醫療健康資料或行車紀錄),開放給第三方做研究或其他目的外使用,...
我們要在哪裡談資訊人權--RightsCon之後
文/何明諠(台灣人權促進會專員) 資訊人權的年度盛會 RightsCon ,上個月初在舊金山矽谷落幕了。這個匯集超過150場專題討論的盛會,吸引了全世界超過1,000人的參與。討論的主題涵蓋言論自由、人權與商務、...
不懂轉型又沒正義的憲兵
憲兵隊大可依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報請檢察官同意向法院聲請搜索票,要求網路業者提供賣家資訊,再依法向該管法院聲請核發搜索票,而不是用喬裝辦案的方式,將嫌犯誘出,再以「搜索票很好取得」、「如果拿到搜索票,情況會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