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子島自救會、台灣人權促進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以及 9 號甫公開宣布 2026 地方選舉合作的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台灣基進、台灣綠黨、時代力量(依筆畫排列)等政黨,今日(9/10)至台北市政府前召開記者會。揭露社子島案將讓台北市公共債務暴增,嚴重拖累北市財政,呼籲蔣萬安停止社子島大錢坑、大迫遷計畫。
財務不可行,社子島案將讓市民人均多背債7.3萬元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副執行長許博任表示,台北市府於 9 月 8 日啟動「生態社子島計畫」協議價購程序。但根據市府自評《財務評估報告》,計畫總費用高達 2,341.98 億元,超過台北市一整年總預算,益本比僅 0.94、淨現值為 -441.28 億元,市府自評財務不可行。
許博任指出,依據市府財務評估,社子島案將增加台北市 1,847.81 億元自償性公共債務,是現況的三倍以上,光是利息支出就高達 331 億元。將使台北市公共債務總額達到新高,每位臺北市民將為社子島計畫多背債 7.3 萬元,將嚴重拖累市府財政。
安置住宅支出逾千億,居民恐被迫花2000萬重新買個家
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余宜家表示,社子島計畫為迫遷九大聚落居民而興建 5,000 餘戶安置住宅,總支出逾 1,433 億元,等於先全數拆遷,再花巨資蓋屋,最後還要求居民以每戶超過 2,000 萬元購買,完全荒謬且本末倒置。不少弱勢居民恐怕負擔不起如此高價的「安置住宅」,而流離失所。
余宜家指出,市府目前進行的協議價購程序,僅先針對土地,尚未提供建物的補償金額。因此連土地與地上物的補償金總額多少?要補多少差價才能購買安置住宅?這些攸關居民生計的基本資訊,在地居民於公開會議上屢次追問,市府都沒有正面回應。
余宜家強調所謂「生態社子島」形同全區徵收、近乎「滅村」。內政部與都委會早已提醒,市府可依規範將密集聚落剔除於徵收範圍外,既能減少衝突,也避免龐大安置成本。台北市府不該為了推進流程惡意操弄程序,而應重新與居民磋商,規劃真正符合在地需求的社子島方案。
社子島自救會:拒絕假協議、真迫遷!堅決反對區段徵收與協議價購!
台北市府 9 月 8 日啟動所謂「協議價購」,號稱協商卻拒絕媒體採訪,形同黑箱作業。社子島自救會發言人李華萍痛批,這根本是假協議、真迫遷,是以開發之名行滅村之實。
她指出,法院已撤銷社子島環評,近期航空城判決也明確要求區段徵收須符合重大公益,且不得強納反對者土地,市府卻仍執意推動不具可行性的生態社子島計畫。李華萍強調,蔣萬安市長競選時承諾保留聚落、重啟溝通,如今卻延續前朝開發路線,背離民主與法治精神。內政部都委會早已要求市府與居民實質協商,並提出替代方案,但市府仍以行政程序輾壓民意。
自救會重申四點訴求:一、堅決反對區段徵收與協議價購;二、解除禁建、原地改建、九大聚落完整保留;三、依都委會決議立即啟動實質協商;四、將反對徵收者土地與房舍無條件剔除。
李華萍最後強調:「我們不是反對發展,而是拒絕不公不義的迫遷。社子島不是商品,更不是財團籌碼,我們要的是尊嚴與居住權!」
小歐盟:社子島計畫財務黑洞 居民與市民全受害
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秘書長何語蓉表示,社子島開發案的財務規劃本身就已經破綻百出。根據北市府最新《財務評估報告》,開發總費用高達 2,341 億元,收入僅 2,204 億元,支出遠大於收入,虧損竟達 137 億元。市府自己都承認「財務不可行」,卻仍強推,打算向市府各基金或向銀行貸款,但「先貸款後償還」的風險極大。一旦房地產市場景氣不如預期,將更難以償還,等於把所有風險轉嫁給市民。
她指出,財務惡化的根源在於市府規劃「剷平式」開發,把社子島居民 5,109 戶全數拆除,再以 1,000 多億元成本興建 5,427 戶專案住宅來安置。這種做法完全背離居民「原地改建」的訴求,不僅製造迫遷,還把北市財政推入高風險。
更嚴重的是,社子島計畫的支出規模已超過北市一年整體預算,若財務崩盤,市府債務將急速膨脹,市民繳的稅金最終用來填補虧損,而非改善公共服務。她痛批:「這不是開發,而是赤裸裸的賭博!」
台灣基進:搶救陷入發展思維的雙河之島
台灣基進王興煥主席表示,社子島開發本應解決禁建與防洪,但蔣萬安市府推動的「生態社子島」方案卻走向錯誤方向。這個全區段徵收的計畫,等同推土機式開發,九大聚落被切割甚至抹消,弱勢與無產權住戶更是首當其衝,形同以財務自償為名犧牲居民的人權與家園。更嚴重的是,計畫總費用高達2,341.98億元,超過北市一整年總預算,市府自己評估的B/C僅0.94、NPV為負441.28億元,債務高峰更達1,847.81億元,單利息就要331.46億元,這是將納稅人的未來抵押在一個「自認會虧錢」的案子上。至於市府所謂防洪理由,也經不起檢驗。基隆河雨量與洪峰流量持續上升,現有堤防仍未達標,但市府僅提出加高堤防與大規模填土,卻未釐清通洪與出流管制,反而把災害風險推向未來。台灣基進呼籲立即暫停現行區段徵收,公開重做財務與水文評估,並將九大聚落保留納入法定計畫,採取先治理、後開發、分期在地重建的替代方案。台北是一座水岸城市,治理應以守護家園、承受氣候挑戰為目標,而不是債留子孫。
台灣綠黨:「生態社子島」是假名 真迫遷、真大錢坑
台灣綠黨社運部主任李春祥表示,所謂「生態社子島計畫」毫無生態可言,而是面積近 300 公頃、涉及 1 萬多居民的全區段徵收。除了部分寺廟與文化資產,以及因董事長是議員身分而被排除的台北海洋科技大學,其餘聚落全數鏟平,原有的人際網絡、歷史文化被推土機抹除,換來的是密集住宅與房地產推案。
市府雖規劃專案住宅,但居民可能需花 2,000 萬元以上才能購得一戶,形同「先迫遷,再叫居民買回家」。財產權與居住權是基本人權,利用徵收奪取人民家園,嚴重違反公益、必要性與完全補償原則,形同滅村。
更荒謬的是,市府宣稱防洪需求,計畫加高堤防至9.65公尺、填土 600 萬立方公尺,將農地與菜園全部變為水泥。但社子島二十年來從未淹水,僅有積水情況,與市區路面無異。許多專家學者早已提出,應該思考如何讓社子島更具 承洪韌性,而不是用老舊思維進行全面開發。
財務評估亦顯示計畫對市府是龐大負擔,根本不可行。市政府應停止協議價購與迫遷,提出「原地改建」替代方案,才是真正符合人權與永續的選擇。
時代力量:社子島計畫是財政幻覺與人權迫害的雙重災難
時代力量發言人鄭宇焱指出,台北市府推動的「生態社子島計畫」財務不可行,卻將製造龐大債務並迫遷九大聚落,完全是錯誤政策。
他說,台北市目前自償性公共債務已達 578 億元,平均每位市民背負 23,500 元。社子島計畫新增的債務,光利息就高達 300 億元,相當於每位市民再多背 12,000 元。這筆錢足以支付 16 萬名低收入戶一年的津貼,如今卻要投入一個淨現值為負的計畫,把市民生活推入財政深淵。
更荒謬的是,市府要花 1,433 億元 興建 5,000 多戶安置住宅,先拆掉九大聚落,再要求居民以每戶超過 2,000 萬元買回家園,假安置真迫遷,形成人權迫害。
鄭宇焱並譴責市府在 9 月 8 日「協議價購」說明會時動用警力阻擋媒體入場,踐踏新聞自由。重大公共政策理應公開透明,市府卻黑箱操作,令人震驚。
他呼籲蔣萬安市長立即停止社子島大錢坑與大迫遷,回到公開透明、與居民討論的正軌,保留九大聚落,讓城市發展建立在安居、民主與永續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