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失聯移工修法重罰:違反人權的政策將加深既有問題


(※ 文:施逸翔,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

行政院才在去年(2022年)底12月14日正式公佈凍結已久的《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以下簡稱ICERD)國家報告,宣示要「消除種族歧視、促進平等及尊重多元的決心」,沒想到才剛跨年,行政院院會就在年初1月12日公佈一份明顯歧視外籍移工的《入出國及移民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特別是草案的第74條之1,將大幅提高逾期停留或居留的外國人(或台灣無戶籍國民)的罰鍰,從原本的兩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之罰金,提高十五倍至三萬元以上至十五萬元的罰鍰。

行政院這次大修共52條的《入出國及移民法》顯然沒有進行法案制定的人權影響評估,造成第74條之1想要提高罰金解決「失聯移工」問題,不僅無法解決背後結構性的問題,恐將深化外籍移工在台的不利處境,以及實質歧視移工。

針對移工的歧視性修法

根據行政院公佈的修正草案內容,其第74條之1的修正理由就明確指出「逾期停居留外來人數逐年攀升,截至2021年12月底,就高達81,005人」,若我們對照移民署該年12月的統計數據,極有可能在台逾期停居留的失聯移工人數為55,805人,就會發現至少有將近七成的在台逾期外國人為外籍移工。

另一份移民署2019年的《新住民發展基金109年度預算評估報告》更顯示:「逾期居留人數主要為失聯移工,又以越南、印尼、菲律賓及泰國等四國移工為主,合計人數占逾期居留總人數比率約為97%」換句話說,第74條之1主要處罰的對象,就是因為移工政策制度性歧視而選擇失連的移工。

筆者無意主張失聯移工完全免責,但懇請讀者花點時間認識「失聯移工」所違反的法規性質,其實只是違反相當於違反交通規則的行政罰,而非刑罰。而他們為何冒險逃跑?其實是因為三十年來歧視性的移工政策,讓外籍移工原則上無法自由轉換雇主、背負高額仲介費、債務拘束、以及被濫用弱勢處境種種因素,移工為了生存只能被迫選擇與雇主失聯。

一旦該草案通過重罰化之後,不但無法解決立法說明裡所強調的「妨害公共秩序及入出國管理之正確性、社會治安及國家安全隱憂」,反而這樣的修正理由只是在歧視性地描述對台灣貢獻至關重要的外籍移工而已。
 

錯誤政策恐造成缺工惡性循環

截至目前為止,主要來自東南亞四國的外籍移工人數已經高達七十一萬人,如此高於新住民人數也高於原住民族人數的外籍移工,撐起高齡少子化下的台灣非常重要的長照工作、協助台灣不斷擴增的交通基礎建設、讓許多台灣產業在國際產業鏈中不至於因為缺(廉價)工而失去競爭力,甚至兩萬多的遠洋漁工創造了台灣全球名列前茅的四百多億漁業產值。與其說這些外籍移工需要台灣的工作,不如說是台灣的產業高度依賴外籍移工。

曾有媒體在2018年指出,全國農村缺工人次至少高達約28.2萬人,再根據記者鐘聖雄的「隱形農業大軍」專題報導及導演蔡崇隆和阮金紅的《再見,可愛陌生人》紀錄片,已知缺工問題非常嚴重的台灣農村,目前主要就是由數以萬計的失聯移工來解決農村缺工的問題。然而當前移工政策,卻尚未對農業移工大幅開放。修法後將導致一個非常弔詭的潛在惡性循環:農業缺工、合法移工不堪壓迫移工政策選擇逃跑、逃跑移工部份解決農業缺工的問題、政府提高罰金遏止逃跑外勞、農業繼續缺工。

事實上,這個惡性循環恐怕只會更加複雜,試想一位因為被仲介或雇主壓迫、或遭受性剝削的越南移工,因為背負龐大的仲介費(越南移工仲介費高達二十多萬,是四國移工中最高)與借貸,留在原工作肯定沒有未來。當她鼓起勇氣冒著被移民署專勤隊抓到就得遣返的風險選擇逃跑,好不容易在清境農場找到一位善良的老闆願意讓她好好工作還債與養活母國的家人。如果有一天,當她得知將被專勤隊查緝非法逾期的身份,而且可能要支付15萬的罰金時,為了生存,這位移工將如何面對這樣的人生困境?

過去已有許多案例是失聯移工為了躲避專勤隊查緝,寧願跳樓的悲劇,未來一旦重罰條文通過,恐將發生更多無法預期的極端情境。

以符合人權的移工政策解決人口結構問題

回到ICERD國家報告,在第126段有關「改善失聯移工問題」的段落,國家報告表示「由勞動部責成地方政府針對非法雇主及非法仲介依法裁罰,同時研議源頭管理措施,減少移工發生失聯等情」但這次《入出國及移民法》修正草案顯然不是從源頭著手,而是以「違反國家安全、危害社會治安、防害公共秩序」的歧視標籤,直接貼在外籍移工身上。

這罰金高到移工恐怕付不出來,且根本達不到立法說明第四點所說的鼓勵自首「採取減輕或免除處罰的柔性作法」,因為在現行法制下,許多移工除非想要返國否則都不敢親自自首。更不用說重罰下,到底會不會有移工會冒著要罰15萬的罰金出來自首。

台灣已經連續多年出生率全球後段班,今年更是創下新生兒人數史上最低紀錄。透過鼓勵生育來解決台灣人口結構越來越倒金字塔的國安問題,已經幾乎不可能。透過符合人權的移民工政策,比如修改當前移工作為客工的制度,讓長時間、高人數的在台移工有機會成為台灣的公民,或許才是解決多元問題的可能方案。面對當前與未來越嚴峻的挑戰,台灣不需要更多的歧視與反人權,尊重多元族群文化、捍衛基本人權的台灣,才是最能確保國家安全的台灣。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