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民法圓桌論壇落幕,亞太各國參與者盼台灣早日建立保護機制

 
台灣至今沒有難民法,導致近年來許多來台尋求庇護個案,皆未獲得受理、進行審查,或直接遭到遣返。台灣的難民法草案從2005年,行政院第一次提出至今,已經超過十個年頭,至今我國仍未建立任何難民審查程序,後續也無配套措施。4/25立法院跨黨派國際人權促進會、亞太難民權利網絡、台灣人權促進會合辦「難民法圓桌論壇」,來自紐西蘭、日本、韓國、香港、曼谷等難民組織及法官,希望促成已經一讀出內政委員會的「難民法草案」可以儘速通過。
 
在這場論壇當中,來自香港難民組織的Victoria Wisniewski Otero認為這場論壇將政府官員、非政府組織、難民本身及律師等各種不同角色聚集在一起討論,非常有意義,也是創舉,這個在香港從來不會發生。
而在會議中來自紐西蘭的Allan Mackey及Martin Treadwell法官,幫忙釐清了聯合國難民署在許多國家的難民審查程序中,只是一個提供諮詢的角色,他們的經驗可能是五年才諮詢一次,並不需要每個個案都需要聯合國難民署的協助。同時,他們也釐清雖然有不少國家有「安全第三國」條款,但是難民公約從未有過這個條文,如果要落實公約內容,其實不該以途經第三國作為理由拒絕審查。他們並表示,讓律師參與在難民審查過程中,提供個案法律協助非常重要,這樣才能確保審查的的公正及有效。
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邱伊翎表示,作為一個長期協助及倡議難民權利的在地非政府組織,她認為台灣已經快要達到最後一哩路以符合國際標準。通過難民法,台灣便可以跟其他東亞國家一樣,對於難民保護做出貢獻。台灣必須要儘速行動,並確定立法有所成效。至於中國的尋求庇護者,她也指出,中國尋求庇護者必須享有正當法律程序,及不遣返原則的核心精神也必須被遵從。
除了圓桌論壇之外,這群國際代表團也跟移民署、司法院及立法院院長進行拜會,同時也播放了韓國的難民紀錄片,以提高東亞在地社群對於難民議題的關注及認識。亞太難民權利網絡主席Yiombi Thona教授,自己本身也是難民,他表示,我們非常興奮並支持台灣政府所採取的腳步。作為一個難民,我住在南韓超過十五年,我知道逃離你原本的生活,是怎麼樣的滋味。我到過沒有任何保護難民的法令或制度的國家。多年來,我只能奮力去逃脫這個存在。我不希望任何人過這樣的生活。當台灣通過難民法,希望那些在安全上需要保護的弱勢族群,可以獲得保護。
透過每場會議,國際與會者再次重申根據國際準則和最佳做法制定一個計劃良好健全和準確的法律框架的必要性。國際難民法官協會的Allan Mackey強調,許多地區可以改善的地方還很多。特別是,難民法應該要包含「不遣返原則」,以保障難民及其他需要被保護的人。台灣必須要參照1951年的難民公約,這個標準已經被全球接受及同意。
 
Evan Jones,亞太難民權利網絡的計畫協調員,強調與台灣政府建設性的對話,讓我們感到非常有希望。然而,這只是第一步,當法律通過,政府必須更加努力確保它的有效實施。我們正處於二戰之後最大的難民危機,這是每個人的集體責任,來保護那些逃離迫害的人們。我們的網絡已經準備好來協助台灣政府,透過通過這個歷史性的法案,來引領國際。
 
作為主辦單位之一的「立法院跨黨派國際人權促進會」會長尤美女委員也表示,在難民事務的處理上,制度化的難民專法非常重要,另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建立國際交流的關係,因為難民是全球性的問題,不是單一國家可以處理得了的,所以國與國之間、非政府組織之間、難民法官之間、難民事務官員之間,定期聚會交流相關經驗是非常重要的。也期許在這次難民圓桌論壇落幕後,並不是討論的結束,而是台灣與國際在難民事務上交流與合作的開始。
發言:
尤美女立委
Kolas Yotaka立委
Yiombi Thona教授,亞太難民權利網絡主席
Allan Mackey法官,國際難民法官協會
翻譯:黃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