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醫保外」才能挽救更多監所受刑人的性命與健康
投書
23 June 2016 | 03:03 PM
近日桃園地院104年國字第19號國家賠償案,承審的孫健智法官就以擲地有聲的判決文,依據具有國內法效力的兩公約及政府也應受到拘束的「受刑人處遇最低限度標準規則」,狠狠地指正矯正署與台北監獄「罔顧人命,凌駕醫療專家之忠告,...
只知道調通聯紀錄的霸道北市府
投書
19 June 2016 | 10:34 AM
北市府這次對外界質疑調取通聯紀錄適法與否的回答,非但不細緻,而是根本就是霸道。「首長同意」、「首長權責」這種回應,對「法治國家」而言,只是行政機關單方面的宣示,與法律完全搆不上邊;它不僅無助化解外界的質疑,...
人團法問題,只在於「許可制」?
投書
01 June 2016 | 09:50 PM
新任內政部長表示人民團體法未來可由「許可制」改為「登記制」,然而人團法的問題,真的只在於「許可制」嗎? 台灣作為一個公民社會發展算是非常活躍及多元的亞洲國家,與人民集會結社自由相關的法規,卻仍然停留在戒嚴時期的「管制」...
恐傷隱私的台鐵實名制列車
投書
28 May 2016 | 08:07 PM
端午佳節即將到來,準備返鄉的你是否曾思考購票背後的隱私權益? 可能有人會誤解實名制的意義,認為現在用台鐵線上購票,也是要實名(填身分證字號)。但所謂實名制,是指若使用該服務,非出示真實身份不可,沒有具名或匿名的空間。...
監所改革會帶動社會變革
投書
26 May 2016 | 02:04 PM
「法務部如果真心想要這個方案成功,除了限制適用範圍在 那些非暴力犯罪者上,以解決大眾之疑慮之外,更重要的不 要讓出去工作的囚犯四處碰壁,尤其出門工作可能的歧視或 跟隨而來的勞動剝削。導致法務部希望受刑人可藉機提早適...
「提告」與「撤告」的是非與政治
投書
26 May 2016 | 11:36 AM
當晚,有更多人是看到訊息之後才到現場加入「靜坐」,或只是到現場提供「醫療急救」,或是有人趕到現場是為了「控制場面」,避免更加混亂。然而,舊政府在當晚調派二千名以上的鎮暴警察到現場,不論現場情況如何,將所有民眾當作「敵人...
人民的時代真的會來臨嗎?
投書
24 May 2016 | 11:24 AM
集會遊行保障法第5條來自行政院版草案,雖然改成語氣緩和的「安全距離」,但內容擺明就是「禁制區」的規定,現行法第6條中所列地點全被留下,還加碼總統及副總統住居所、檢察署、醫療機構,...
人民抗爭成為520節目展演?
投書
19 May 2016 | 09:40 AM
攝影:宋小海。圖片來源:苦勞網 這樣的橋段引起不少社運團體不滿,認為新政府將社運僅是為一場展演、做議題收割。排演時,這個假遊行,甚至還跟另外一個因迫遷而被起訴再審的華光社區案的真遊行,交錯而過。呈現出一個荒謬的景象。...
「友善兒童與親職」不能只是外掛,公共托育思維需要重新設定
投書
10 May 2016 | 02:10 PM
但友善兒童與親職的公共空間與公共的設施服務,不應該有階級的問題,這必須是政府的責任和義務,更不用說,我們的政府和立法院其實已經通過多項核心人權公約,包括《兒童權利公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以及《...
航空城聽證,釐清爭點了嗎?
投書
03 May 2016 | 10:02 PM
預備聽證上,列出了那麼多的爭點,這些爭點卻仍無法在正式聽證中,獲得政府有效的回應時,究竟這場依據土徵條例跟行政程序法而辦的三天聽證,意義何在?未來是否還會再辦聽證,繼續釐清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