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客偷走友善公共空間 人人都是下一個流浪者

刊登於蘋果日報 論壇 2011.12/26

政客偷走友善公共空間 人人都是下一個流浪者
文 / 施逸翔(台灣人權促進會 人權政策部主任)

低溫的平安夜把過節的人們趕進餐廳與Party,耶誕氛圍讓勞動市民有個喘息的空檔。但今年最寒冷的不是溫度,而是政客歧視遊民的態度。這種追求都市淨化與進步的態度,選在低溫特報來襲的寒夜,以噴冷水手段將社會邊緣人驅趕到不被看見但始終存在的角落。

長期關注遊民議題的「台灣當代漂泊協會」,24日公佈一段「以為潑冷水 就看不到窮人」的影片,揭露北市議員應曉薇要求市府人員陳嘉欽以強力水柱噴灑遊民聚集處,藉以達到驅趕之效,甚至主張「誰把水灑在遊民身上就發給獎金,因為這些遊民真的太糟糕了!」引發各界齊聲撻伐。應曉薇非但不願承認錯誤,更將遊民污名化為潛在的賭徒、酒鬼、罪犯、以及愛滋感染者,並宣稱要催生一部沒有人懂的〈遊民輔導自制條例〉。

她並非唯一敵視遊民的政客,早在今年7月,北市議員潘懷宗也發表過「遊民充斥,由西向東擴散」的言論,同樣污名化被迫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街友,認為他們「假裝生病進醫院吹冷氣、睡覺,浪費社會資源」。北市議員林瑞圖也在其質詢的發言紀錄中,暴露出其「遊民是治安問題」、「遊民浪費社會資源」的立場。

這些握有權力、挾帶民意的政客,將歧視語言包裝成「文明進步」,在社會間製造分裂,並透過所謂民主決議的程序,對侵犯基本人權的政策蓋上「合法」的糖衣,一但有人看破手腳批評其不正當,政客就會滿口「依法行政」並進一步打壓抹黑危及其政權基礎的異議者。此間的邏輯操作與手法,實與屠殺近六百萬尤太人的納粹無異。

納粹德國二戰時的種族淨化惡行,透過1942年嚴寒中舉行的萬湖會議有了突破性進展,黨政高官聯手通過「猶太人問題最終解決方案」,儘管前線戰事不利,國家機器仍動用所有資源遂行「淨化」政策,高效率將全歐尤太人驅趕至東歐各地集中營,並在看似浴室的空間裡噴灑毒氣,完成效忠首領的使命。德國語言學家克倫佩勒(Victor Klemperer)在其日記中詳載各種納粹醜化尤太人的宣傳政策,納粹曾於1944年創造煤碳小偷(Kohlenklau, or coal thief)的形象,影射社會中有一群人正消耗國家資源,籲大眾揪出元兇。

聯合國人權價值的建立,即反省納粹對尤太人、吉普賽人、同性戀、及異議人士系統性的趕盡殺絕,所帶來的的教訓。欠缺尊重與包容的公共空間,台北永遠無法晉升國際化都市,台灣政客追求單一價值,以美化市容之名驅趕異己,無視人權與多元差異才是城市的活力泉源。究竟是誰偷走城市的公共空間?歧視的政客才是人民公敵,遊民也是國家的公民,不論是被迫還是自願在街頭過流浪的生活,不是他們佔據社會資源與公共空間,而是公民應該學習如何面對人性以及對抗歧視。

流浪不一定浪漫,「當代漂泊」與「遊民行動聯盟」為了讓大家看見遊民的真實生活,以他/她們為主體出版了一本《製造流浪》攝影集,這群流浪者拿起相機,拍出一幅幅一般人看不見的真實台北,這些作品用影像揭穿政客的謊言,並提醒我們,政治社會經濟的不義結構,才是將人一個個推向社會底層的黑手,結構不變,你我都有可能變成下一個流浪者。當社會的公共空間再也容不下異已,今天只是噴水,等到收容的集中營林立,政客的解決方案可能就不只是噴水而已。

延伸閱讀

[短片]以為潑冷水 就看不到窮人 (Stop Hosing The Homeless)/台灣當代漂泊協會

趕遊民 議員:「潑冷水」 爆爭議-民視新聞

[聲明稿]以為扣藍綠帽子,就可以模糊焦點,抹除窮人遭受的屈辱嗎?/ 台灣當代漂泊協會、遊民行動聯盟

[蘋果日報 論壇] 遊民是同胞,不是敵人/ 林萬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