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店瑠公圳畔蔡金木宅:提報歷史建築,為下個世代留下水圳場所精神

新店瑠公圳畔蔡金木宅,今日由蔡金木先生之外孫女賴碧珍(屋主)、新北市文史學會、新店崇光社區大學共同向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提報歷史建築。此厝不僅是當前唯一可見證新店站歷史風華的建物,亦是瑠公圳邊唯一日治時期建造的民宅,歷史意義非凡。蔡宅約莫完工於1945年前後,厝前為瑠公圳,早年厝後與萬新鐵路新店站貯木場僅以混凝土牆相隔,屋側亦有小路可通往圳邊取水。屋側有棵百年樟樹,屋主賴碧珍表示,她幼時瑠公圳邊皆為樟樹,但目前屋前的老樟樹幾乎是現場僅存珍貴的唯一。

蔡宅地理位置是絕無僅有空間場域

新北市文史學會夏聖禮老師表示,蔡宅位在瑠公圳與萬新鐵路之間,見證兩大產業運輸動脈,時至今日更是圳道兩旁僅存早期民居,是絕無僅有的空間場域。蔡宅應為水利會之工寮或倉庫,因蔡金木先生與水利會關係良好,得以在水利會土地建築,這從1968年蔡宅申請增修房屋之位置關係圖觀察,地目標示為「什」(也做「雜」),非鐵路局用地﹔而在隔年(1969)台北市瑠公農田水利會曾與蔡先生與會討論使用土地價購或返還的事宜。在1952年新店線鐵路新店站排水溝配置圖中,可見蔡宅與鐵路局、水利會緊密的地緣關係,其存在更早於附近所有民宅。

先前曾針對蔡金木宅提報兩次文資審查,然未果。夏聖禮老師進一步闡釋,蔡宅的歷史發展場域獨特性之意義,更勝於其建築形式。夏聖禮老師呼籲,留下蔡宅以免此地成為地產開發新的基地,在瑠公圳兩旁早已淹沒於高樓之下的現在,人文感受疏離於現代文明,因此藉由保留蔡宅以找回在地歸屬與認同,重塑水圳場所精神以發揮建築的場所精神,是刻不容緩的文化工作。

賴碧珍:若老屋順利保存,將開放為公共場域,歷史永續留存

屋主賴碧珍表示,蔡金木是她的外公,從她有記憶以來老宅就是她的家。這幾年來,有許多不認識的朋友、團體,特別走水圳旁要認識老屋,而也是這樣的歷程,讓她越來越認知到目前圳邊也僅剩這棟老屋,能講述過往的歷史。賴碧珍繼續說明,若老屋能順利保存,會希望將老屋開放成公共場域,讓更多後輩、年輕人,能透過老屋認識過往的那個年代。她舉例說前陣子附近學校的老師,安排整班的學生沿著圳道走,走入老屋聽老屋的故事,年輕人沒見過這種房子,就有很多好奇。處在這個空間裡,年輕人才有機會去思考體會,進而了解過去的生活。因此只有將老屋公共化,才能讓這段歷史永續留存。

盼法院能矯正水利會違法賣地的錯誤   

新店蔡金木宅,原坐落於台北瑠公農田水利會的土地上,是現任屋主賴碧珍家族數代人的住所。過去數十年來,賴碧珍的長輩,曾多次向水利會申購土地,但都未果。2005年左右,在瑠公圳道再造居民說明會上,水利會曾公開表示水圳邊的土地不租也不賣,但想不到這卻是地產開發威脅現住者居住權的起點,同時也是這棟具文化歷史意義的住宅,遭受拆除壓力的開始。水利會雖然知悉賴碧珍家族長住於此,更在2010年邀請她的外婆陳罔市以世居耆老的身份,拍攝見證瑠公圳興衰的影片。卻在隔年未通知賴碧珍家族應受法律保障的優先承購權利,就將老宅座落的土地分割成數個小地號、以無人居住的「空地」的名義,用未公開標售的方式,賣給不曾在此居住過的建商。去年監察院調查指出水利會當年處分土地確實有疏失,屋主賴碧珍也已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行政救濟,並表示:「錯誤的事情應從源頭矯正」,希望法院能還她一個公道,留下老屋,成為圳邊高樓的綠洲,為下個世代記憶過往,並留下水圳場所精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