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言稿】人權照亮民主 同行抵抗極權——六四32週年紀念晚會

2021.06.04

大家好,我是台灣人權促進會難民專員林姝函。兩年前,我在倫敦參加過幾次六四天安門的紀念活動。在倫敦,和許多的海外國家,這些場合,成了所有受到極權壓迫的群體,發聲和宣示的舞台。當時現場有撐香港的黃色雨傘、象徵藏人獨立運動的雪山獅子旗、聲援東突厥斯坦的標語。在今年,多了一群人高舉三指,抗議緬甸軍政府和泰國的鎮壓。

 

香港人每年都會在倫敦舉辦六四紀念活動,他們說,記憶即反抗,記住這件事,是一個關注人權自由的人必須要做、且最低限度的反抗。過去一個月,甚至過去一年多,因為新冠肺炎的肆虐,此刻還在香港、緬甸發生的抗爭和逮補,逐漸從臺灣新聞和人們的心中消失。但被全球遺忘或忽略,正是獨裁者最希望發生的事,也是在此刻,鎮壓跟暴力會更加嚴重。

 

除了希望大家持續關注,台權會也呼籲臺灣政府建立一部難民法。1989年64發生後,澳大利亞庇護了42,000名中國學生,而美國通過中國學生保護法案,提供在6月4日後一年間離開中國的學生取得永久居留權。這個場景對臺灣並不陌生。過去白色恐怖和軍政府統治期間,臺灣的政治異議者黃文雄、鄭自才,曾流亡瑞典和美國,尋求政治庇護。目前在臺灣,扣除香港、中國和流亡藏人,有將近50位、來自12個國家的公民,向臺灣政府提出庇護請求。臺灣有關政治庇護的條文,零星散落在各部法規,以回應來自不同國家或民族的人的需求,例如:港澳第18條,兩岸條例、入出國移民法第16條,又或者立法院在今年 4 月通過聲援緬甸決議文。但上述沒有一項完整保障難民的權利和審查機制,也沒有一條給予所謂的「外國人」尋求庇護的機會。

 

回顧過往紀錄,不難發現,臺灣只有等到週遭國家局勢嚴重惡化,抑或為回應一批新的難民潮,才啟動新的專案。但人道危機或衝突不是只發生在香港、緬甸、新疆或西藏,也不是只有發生在此刻。透過建立一部完善的難民法規,不僅可以即時解決已經在臺灣的尋求庇護者諸多困境,也能減少行政部門為了因應層出不窮新專案而花費的溝通和適應成本。難民政策其實能彈性反應國家的資源和能力。例如此刻為了因應疫情,政府可以選擇封關、不讓新的難民入境,但如果有難民法,至少可以確保已經在臺灣領土上的難民能正常生活,包含維持生計,和持有合法身分證件購買口罩。

 

今年六四晚會的主題是「人權照亮民主」,而今年6月20日世界難民日的主題是「我們一起療癒、成長和發光」,台權會希望,如果政府無法促成他國的民主,至少可以支持每一位追求人權的個人,讓所有的極權受難者都能安心在此療傷、自力更生,直到我們每一個人都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