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權會實習生
工作內容
展覽的工作內容主要有兩方面:
首先是場務、行政類的部份。這部份分為展覽廳內及展覽廳外。展覽廳內,需要為每名到訪者量度體計及要求填寫實名登記表、派發展覽小冊子,並在小冊子即將派完時補充、及計算進場人數。展覽廳外,需要告知駕車來訪者泊車位置、為進場者噴灑消毒酒精,以及介紹場內展覽並解答有關查詢,如展覽日期及開放時間。
然後是導覽部份。志工會向所有來訪者詢問是否需要導覽服務,若然則會對參觀者進行講解,否則亦會留意參觀者會否在參觀途中有疑問希望解答。今天曾為三群參觀者進行導覽,包括透過地圖解釋邱和順案的疑點、介紹互動部份的設施、以及解答涉案人相關的疑問,包括邱和順如今的關押地點、及涉案未成年人的偵訊過程問題。
首先參觀人數沒一開始預期的少。根據其他志工所講,以往竹南的展覽平均每天約有三十至五十人參觀,但直至午飯時份一共只有十多人到訪,跟據他們以往經驗午飯時間就已是來訪高峰,因此一開始對人數期望不大,然而午飯時間過後人流反而比上午更多,最終本日參觀人數仍有44人,達到以往水平,從今日的結果而言新年似乎對人流無明顯影響。
雖然在到展覽幫忙時,早已閱讀有關邱和順案的各種材料,但當抵達展覽廳時,還是有一些意外收獲。首先是模擬探視室的電話,電話內可以聽見邱和順自唱在獄中創作的歌,外面還貼上他手寫的歌詞,不論本人或參觀者都認為他的字寫得非常好看;另外模擬看守所及模擬刑求片段都是此行前未有聽聞的,而真實的刑求錄音輔以模擬的畫面這個表達方式我認為是最讓我感到警喜的一個嘗試,這種建基於事實所延伸的虛構某程度上滿足了聽眾對錄音所描述情境的好奇。這些互動部份在呈現邱和順作為「人」的存在非常帶感,期間讓我不禁感到一陣子惆悵,尤其意識到他能夠重獲自由的機會愈來愈渺茫。
另外比較有印象的訪客是一名對展覽立場似乎有意見的當地居民。這名參觀者的丈夫是新竹警察,據她所言邱和順的個案當年在她的社區亦造成轟動,然而雖然她沒明確表示反對救援邱和順,但她一方面對展覽的目的提出疑問、另一方面亦表示除非只有警察從一開始就打算裁贓邱和順,否則不可能兩宗案件都同時指向邱和順。雖然根據已有資訊,邱和順的確有被警察裁贓可能,因為他本來在原居地就是當地警察注意的對象,不過為免造成衝突,因此就沒有就此爭論。
總括兩天顧攤的心得及收穫:
首先這應該是修讀人權學科以來第一個直接向公眾傳達人權相關議題的動作。自入學以來,本人的角色大致上是一名接收者,負責接收來自不同人、不同團體、不同媒介的資訊,真正對於人權工作這方面作出實質而直接的貢獻,哪怕是最低限度的,應該也是接近零,而這次顧攤有機會直接面對一般的公眾並傳達自己修讀學科相關的資訊,某程度上算是零的突破。
然後就是對資料的熟悉程度對於實際工作的意義。在進行導覽時,雖然事前已經把舉辦團體發送、再加上自己搜索所得的材料都已經閱讀過,然而在實際導覽時,還是會發現有些部份自己也不完全肯定、或忘掉了細節,需要請教其他在場志工。從這件事可以理解到台權會實習之所以安排那麼多看書看影片看簡報的環節,實有其道理所在。
最後是體會何謂以「人」的面貌向人呈現「人」的故事。這個概念是上學期修讀的其中一門科目需要閱讀的文章曾經提及,大意是人權工作者若要大眾願意認同其主張,就要盡可能將受助者作為活生生的「人」呈現予受眾,而非單靠文字或數據。本次展覽透過各種不同的媒介,很大程度上把邱和順作為一個「人」的面貌盡量完整呈現予參觀者,有關他的照片、影片、漫畫,到他本人所寫的大量書信、歌詞,甚至他唱歌的錄音,這些要素併合而成一個相對立體的「人」的形象,讓人更易代入他的處境,當中歌曲錄音的部份最讓我印象深刻,因為即使我聽不懂歌詞,光是聲音就已經讓我覺得有點不忍,難以持續聽下去。而到訪龍鳳漁港這個決定也是我嘗試進一步完善對受助者作為一個「人」的理解,因為龍鳳漁港是邱和順生命記憶的其中一個重要部份,雖然到訪後至今為止,我仍未能理解龍鳳漁港海灘的重要性,這很大程度上是生活經驗與文化差異實在太大,但這樣的嘗試我還是認為不全是白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