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側記】你的警察不是你的警察

演講者/王曦(台灣人權促進會副秘書長)

撰寫/林彤(台灣人權促進會南部辦公室主任)


本篇文章為2020年11月15日搭配穿石 Surmount》香港騷動年代─抗志講座之側記,同時刊登於台灣教會公報

香港警察在1970年代改革後,曾經被香港人自評為信任度非常高的警隊,在許多過往的港片中,可以發現劇中不少歌頌警察榮光與高度紀律的橋段。但香港近年的幾場大型社會運動裡,港警的風評日益低落,到了去年甚至被多數民眾指責為「黑警」,網路上出現大量嘲諷及譴責警方的言論。

「香港黑警」一詞指涉不當執法、使用暴力、任意逮捕示威民眾的警察,從2019年的反送中運動開始流傳。香港警方為了嚇阻示威者,在2019年6月12日開了第一槍布袋彈,其後發出的催淚彈(催淚瓦斯)、布袋彈、橡膠彈截至2019年底已經超過萬發,甚至動用水砲車、實彈鎮壓群眾,到了今年(2020年)更是多到無法計算。除了鎮壓,警方也展開大規模的逮捕行動,上月(11月)10日,香港警務處公布已經逮捕10,418人,其中年紀最小的僅有12歲。

香港警察的聲譽到底如何演變成今日這般田地?台灣人權促進會副秘書長王曦從過往的資料爬梳出一些結論。

英國殖民香港時期,英國將殖民地愛爾蘭的警察體制整套搬到香港使用。由於殖民的背景,這套警察體制並非為人民服務,而是效忠英國女王,因此有著高度中央集權、半軍事化能力(para-military capcity)的特徵。高度集權導致人民無從監督或申訴警察的執法行為,半軍事化則讓香港警察擁有武力鎮壓的選項。

香港97「回歸」後,警隊效忠對象從英國女王轉為中共當局,甚至連受訓地點都不在香港境內,而是在中國深圳。香港警務處處長由行政長官提名、中國國務院任命,他們所受的訓練強調為當權者服務,而非保護一般民眾。因聲譽良好,身為港警,對於「專業」、「港人的警察」的形象有著極大的認同,更可能將警隊視為維護香港安全秩序的重要支柱,加強打壓社會運動。

隨著中共對香港的干預增強,2014年爆發雨傘運動,當時香港年輕人見證了香港警察對待抗爭者的暴力手段,不再對警察產生好感;在反送中運動提出的五大訴求中,即有一項訴求是「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警察濫權」,但被特首林鄭月娥拒絕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該項訴求至今無果,而警察濫權更是變本加厲。

雖然香港警察工會組織強大,為警察同仁爭取福利,勞動條件與台灣相比更好;然而,香港警察群體對於內部的民主化似乎並無興趣,警務處只一味的透過公關宣傳香港警察的正面形象,並無實際的正向改革。

因此必須從警察的主管機關──也就是上位階的港府行政體系著手改革。

改革行政體系,最終仍須討論香港,甚至是中國有無可能民主化。在當前中共政權多方干擾香港內政的當今,幾乎無法期待港府內部自我改革以改善警察濫權;「港區國安法」更是讓香港的民主自由雪上加霜。「黑警」不僅是執法機關濫權的表徵,更是能窺見「一國兩制」的全盤失敗。解決「黑警」問題,等同是回歸了如何解決中國極權統治的問題,僅能透過持續地異議,方能迎來自由民主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