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在垃圾場旁的國家門面

本文刊於11月9號蘋果即時論壇

施逸翔/台灣人權促進會副秘書長

副總統陳建仁日前才在「貧窮人的台北」系列活動表示:「貧窮是結構性壓迫、制度性不公平、剝削所造成。」而真正的扶助是「幫助他們跟社會合一。」但最近交通部台鐵局台北站(下稱北車)的一紙公告,以「提升國家門面及台北之形象」為由,又試圖以遺棄北車周遭無家者之生活必需品及家當,來達到實際驅離他們的目的。而這已經是今年第二次公告限期驅離的同樣手段,明顯是在加速無家者被驅離到社會的邊緣與角落。台鐵與一般社會大眾如果持續漠視貧窮背後的結構問題,無家者被尊嚴對待及「與社會合一」的呼籲,只是空談。

筆者在上一波北車驅離時就曾為文指出,根源問題在於當前創造低薪、高房價、高失業率、就業不穩定的政經結構,尤其民進黨政府最近又把《勞基法》修惡,根本是讓不義結構更加穩固。面對無家者議題,必須各方利害關係人好好坐下來,共同尋求符合基本人權、人道關懷、確保人性尊嚴的政策與對待方式。

事實上,無家者或《社會救助法》第17條所稱的遊民,在中央及地方政府,主要是衛生福利部及各地方社會局的業務主管,而在北車的無家者,又因為台北火車站建築物屬於交通部台鐵局負責,因此到底無家者的必需品與家當該如何處理,常常會面臨北車與北市社會局兩個機關之間的各持己見及權責劃分,無法獲得好好的討論與處理。更關鍵的是,儘管北車與北市府相關單位早已有一個定期因應低溫、風災與緊急危難狀況的協調機制,但從來都不願意邀請權利受影響者的無家者們以及相關公民團體,一起就無家者的需求困難及可能的置物空間,一起討論出多贏的解決方案。

台鐵目前單方面的方案是,因為據說有「很多」旅客的投訴,影響到所謂的「環境」,為了「減少」在北車居住的街友人數,這次不會再像今年8月那樣暫緩清理,13日上午9點起,必定會落實清除無家者家當之政策。儘管台鐵台北站長黃榮華在受訪時表示「不會將物品丟棄,而是放置在垃圾場側,可以自行領回」,但筆者還是要強調與質疑,台鐵如何認定某項物品是一般旅客的還是無家者的?台鐵面對一般旅客有「失物招領」機制,為何面對無家者時卻是拋棄在垃圾場旁,不論旅客還是無家者,都是受到《憲法》與《兩公約》所保障的人,為何要有差別對待?

今年1月《兩公約》才完成第二次的國家報告審查,10位國際審查委員在結論性意見中已經指出台灣政府應制定「無家可歸者福利及人權法」,且應分配充足預算資源以保障中華民國(台灣)所有無家可歸者人權的要求,而衛福部在10月19日才邀集公民團體、學者、總統府人權委員、及各地方社會局承辦共同探討如何落實專家的具體建議,儘管部分地方政府表示對立法有疑慮和不願表態,但會中仍有多數地方政府認為有立法之必要,因為消除對於無家者的歧視,才能讓他們的業務推動更有幫助。最後衛福部主席表示,看來確實有盤點資源及立法之必要,問題只是在於,到底是要訂立原則性的保障法,還是也要把比較技術性的業務分工和作法也具體地寫入法案中,仍需更多討論。

令人遺憾的是,正當民間團體也可能開始擘畫一部尊重無家者人權的「無家可歸者福利及人權法」同時,卻又傳出北車無家者的棄物危機,虛幻的「國家門面及台北形象」也一再地,永遠都比真實而脆弱的無家者們作為一個個立體的人,還要優先。這裡每個人背後都有被制度壓迫輾過的故事,如今他們又要因為一紙公告而人心惶惶。當無家者家當被迫成為棄物,「國家形象」即侵害人權只是剛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