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性別點點名系列:部落中的女性/同志-談原住民傳統文化中的性別

台灣原住民族自17世紀起便長年遭受外來政權輪番殖民統治,其文化也隨著外來文化入侵開始消失或經歷轉變。雖然蔡英文總統曾代表國家向原住民族道歉,目前官方也嘗試推動族群轉型正義與和解工程,以及復振原住民族文化,例如推動校園母語教學,或是要求原住民族傳統節日需准予請假等,然而落實成效並不理想。而在公民社會裡,原住民族多媒體創作的興起,如流行音樂或是影視作品等,也嘗試讓更多人了解原住民族傳統文化的內涵。

復振原住民族傳統文化的過程中,讓人很難忽略的便是多元性別面貌。有別於漢文化父系社會,原住民族當中有許多以母系社會為主體,或以長嗣為主的傳統;亦或是布農族在織布上不同於一般的性別角色分工,比起主流社會的性別不平等論述,更多可能是更細緻的性別角色。另一方面,隨著台灣同志婚姻合法化,重視LGBTQ+權利的聲音也在公民社會中蓬勃發展。原住民族部落內也逐漸發覺到多元性別的存在,在許多團體與個人的努力下,透過翻轉傳統文化用詞,如「Adju」原為女性彼此互稱姊妹的稱謂,後擴大使用稱呼較陰柔的男性友伴,重新為LGBTQ+族群賦權。綜上所述,原住民族傳統文化中所形塑的性別結構,和現今性別平等主流化交織之下,產生了許多變化和影響。

因此,本次講座邀請長期關注排灣族傳統文化與性別研究的瑪達拉.達努巴克,來和我們分享排灣族的傳統文化、社會制度及當中形塑之性別結構,並透過自身於部落中的性別運動經驗,和大家一同探討原住民族內的女性/同志樣貌及文化。

#本次講座實體&線上同步舉行

活動日期: 
2023/04/27 -
19:0021:00
主辦單位: 
台灣人權促進會
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南部辦公室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
講者: 
瑪達拉.達努巴克,台灣原住民基層教師協會理事、colorfulwi原住民多元性別聯合陣線成員
地點: 

台權會南部辦公室(高雄市前鎮區一心二路157號10樓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