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願成功一年後,法務部個資調取透明化有何進展?
我們在2019年向法務部申請公開,其與Google、LINE、臉書等業者,協定如何調取用戶資料的相關文件。法務部以「恐有礙犯罪偵查」拒絕公開。2020年我們訴願成功,原處分撤銷。
台北通之後:應預防以數位轉型為名,行強迫推銷之實的市政計劃
1月28日為國際資料隱私日,今天我們希望能重申台北通過去的問題,並且釐清今年台北捷運AI影像辨識可能帶來的風險。
國際資料隱私日小遊戲:你與數位暴君的距離
1981年1月28日這天,歐洲理事會開放簽署《自動化處理個人資料保護公約》,後來這天被稱為資料保護日,也有人稱為隱私日。今年我們撰寫故事文案,與LINE Voom和插畫家胸毛公寓合作,完成認識數位人權的選擇題小遊戲。
跟風的疫苗通行證,放任人權風險蔓延
台灣的疫苗通行證是否吸取他國的教訓,遵循世界衛生組織(WHO)後續發布的指引?可惜的是,台灣並未完全遵循。 突破性感染頻頻發生的情況下,施打疫苗的主要作用仍在保護自己免於重症,而未必能防止病毒傳染。
【側記】台北通與簡訊實聯制的個資保護問題
台北通、簡訊實聯制、紙本,從個資保護的角度來看,可以如何評價三種實聯制?除此之外,台北通的其他功能,又有哪些問題?
【側記】公部門使用人臉辨識及監視器的隱私問題
自2006年起,台灣政府單位及大學逐漸開始採購人臉辨識系統。國際上,美國數個城市已開始規範並禁止使用人臉辨識,而歐盟內則由歐盟個資保護委員會及監督機關發布聯合聲明,要求在公共場所禁用人臉辨識。
【側記】防疫措施的人權保障與監督可能
台灣人權促進會籌備「防疫措施之人權保障」座談,邀請非營利組織、學者及曾報導防疫措施之記者共同探討疫情下的人權議題。本場活動在台灣網路治理論壇舉行。
看得見的「類細胞簡訊」與看不見的「健保卡註記」:誰是高風險族群?
一個人被標記為疫情高風險族群,但自己卻不會被通知,不管是在個資保護或者防疫上,都站不住腳。
【台權會疫情任務解鎖篇】走過疫情,我們一起守住台灣的民主與人權
線上會議強行徵收航空城地上物,剝奪當事人公平參與的權利 開發案線上審議強過關,罔顧民眾參與權利 航空城為桃園重大的區段徵收案 , 即使區段徵收制度長期被學界、實務界詬病為有明確違憲疑慮,且其他搬遷地區土地改良物徵收案,...
【專書推薦】疫病與社會的十個關鍵詞
文/鄭秉信Nathanael Cheng 原文刊載於 https://nomanisanis.land/disease-society-keywords-review/ 劉紹華是一名醫療人類學學者,...
【活動側記】個資調取的未來:網路透明報告
座談會邀請到了曾經協助過調查的政治工作者及資訊專家,一起來分享透明報告製作過程遇到的困境、民意機關如何推動個資調取的透明機制。
【國際連署】呼籲阿富汗相關國際組織,立即對數位身份與生物識別的安全保障採取行動
塔利班掌控阿富汗的主要城市與政府功能,國家中形成巨大的恐懼,擔憂武裝組織會更加鎖定人權捍衛者,特別是當塔利班對於資訊與基礎建設取得更多控制時,可以使他們以一定的規模鎖定以上人士。
【Q&A:遠端生物辨識科技與人權問題 】你的臉孔不是你的臉孔
台權會與全球逾200個社會組織、社運人士、科技人與其他技術專家共同 呼籲全球禁止臉部辨識與遠端生物辨識科技。跟著這篇Q&A一起來認識這封公開信背後所關注的數位人權問題
【線上座談】個資調取的未來:聊聊網路透明報告

26 August 2021 | 07:02 PM      

企業與政府掌握越來越多關於我們的資料, 我們卻對個資調取所知甚少。台權會發起台灣網路透明報告, 試圖釐清:各政府單位會在哪些情況下,要求企業提供用戶個資?
【聲明】台南「家戶聯防」製造猜疑防不了疫情 台權會呼籲台南市長回歸中央疫情指揮
台南「家戶聯防」製造猜疑防不了疫情 台權會呼籲台南市長回歸中央疫情指揮 台灣人權促進會聲明 2021/06/08 針對只會製造人民相互猜疑與恐懼的台南市「家戶聯防」檢舉獎金措施,台灣人權促進會表示嚴正的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