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精神衛生法》成為社會監控工具
投書
01 May 2017 | 12:05 PM
政大搖搖哥事件殷鑑不遠,精衛法若過度往社會安全的價值傾斜,背離該法之立法目的「預防及治療精神疾病,保障病人權益,支持並協助病人於社區生活」,則該法極有可能遭致濫用,使得精神障礙者更容易被媒體與社會大眾妖魔化為「...
記愚人節深夜的搖搖哥提審聲請
投書
03 April 2016 | 01:21 PM
根據陳金典先生在臉書上所公布的 影片 所示,搖搖哥在整個被救護車帶走的過程,警方持續以違反他意願的方式拘束在一擔架椅上,搖搖哥也不斷以「我沒有犯法!」、「我甘有傷人?」、「我甘有安怎?」等語表示不願被送醫,...
污名效應與醫病兩造的困境-回應強制住院之提審
投書
18 June 2014 | 07:09 PM
污名效應與醫病兩造的困境-回應強制住院之提審 作者:吳易澄(精神科醫師/台灣人權促進會執委) 刊登於 2014/6/18 蘋果日報即時論壇 台權會、兩公約盟施逸翔於蘋果日報的投書<「探魔少年」的公道何在>...
社會污名的牢籠,能以司法提審救濟嗎?
投書
17 June 2014 | 12:02 PM
刊登於 2014/6/17 蘋果日報論壇 ,此處為原文 「您好,台權會嗎?我被關在八里療養院,過程很不合理,需要律師協助!」話筒傳來青澀但平穩的聲音,每分鐘「嘟」一聲顯示用公共電話向外求援,...
「被精神病」的弱勢者困境
投書
30 May 2014 | 09:16 PM
捷運喋血案發生後,一時間到處瀰漫著對暴力的恐懼與害怕。國家暴力趁著這股風潮,藉著維安的名義浮出水面,衝鋒槍不再代表武器與危險,而是國家與警察陪伴在米我身邊的象徵。隨之而來的,還有各式各樣對犯罪的猜測,對犯人病人化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