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滑手機瀏覽過的網域、使用過的APP,會被電信業者無差別保存至少一年,供檢警調取。
手機的訊號會被假基地台捕捉,用來掌握個人的確切位置與移動軌跡。
如何確保這些科技偵查手段,不會用來限制公民參與集會遊行的自由?如何確保強制保存資料不涉入個人剖析?
2024年《通訊保障及監察法》以及 《刑事訴訟法》修法在「打詐四法」的包裹中,增加電信業者強制保存網路流量紀錄的規定,並放寬相關調取規範,同時將GPS追蹤、行動裝置位置追蹤(IMSI cather,或俗稱M化車)法制化。然而M化車與強制保存網路流量紀錄兩項措施,幾乎一定會蒐用到一大群人的位置甚至可能是長時間生活型態的中介資料(Metadata)。公民該如何看待去年的修法?有哪些安全措施及調整可以讓通訊與科技偵查在影響人民隱私權最小的情況下,兼顧犯罪追訴?
講者 |范耕維(東華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地點|台權會台北辦公室 (台北市中正區北平東路28號6樓)
指導單位|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活動日期:
2025/06/05 -
19:00 至 21:00
主辦單位:
台灣人權促進會
協辦單位: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講者:
范耕維
地點:
台灣人權促進會台北辦公室(台北市中正區北平東路28號6樓)
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