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與人權講座側記】傾聽人權受壓迫者的共鳴|美麗之島人之島20週年

撰稿:廖欣宜、林立凡、周冠汝

二十年前,台權會發行了《美麗之島人之島》專輯,實體絕版後,今年正式上架線上專輯。為此,我們舉辦三場音樂與人權系列講座,由專輯中演唱的歌手及更多在創作中唱出人權議題的音樂人,一起聊聊議題倡議,以及人權受壓迫者的聲音。

陳秋山:從同志生命歷程到土地正義

同時是瑜伽老師的創作歌手陳秋山,雖然沒有參與《美麗之島人之島》的錄製,但創作的源泉同樣來自於對社會的關懷。晚會當天的曲目,前兩首為台語,第三首為華語。

第一首 〈咱的愛攏相像〉 ,講述同志的生命歷程,收錄於個人專輯《走唱人間》。作詞人是曾任教於世新大學社會發展所的陳政亮。對秋山而言,陳政亮是會來上他瑜珈課的高教工會秘書長阿亮。阿亮時常在臉書上討論社會議題,還會以台語寫詞,2016年他邀請秋山為他的詞譜曲,兩人因此合作了的第一首歌。第一段描繪同性間的戀慕與糾葛;第二段講述同志與父母親的關係;第三段是對大眾訴說同志的心境,勸勉社會尊重情感不同的人。拿到阿亮的詞,秋山一開始只先編了節奏,但隨者婚姻平權的議題備受討論,阿亮因難以忍受一些反同者的言論,再度跟秋山提起,這首歌因此更快讓社會聽到。在寫這首歌時,秋山還未結婚,也沒想著要結婚。如今,同婚專法通過了,秋山也因為演唱為香港反送中創作的歌曲,結識現在的丈夫,兩人已結婚超過一年。

第二與第三首歌曲與土地正義及反迫遷運動有關。〈種一叢樹仔 〉是獻給反台南南鐵東移強拆的運動者。詞也是陳政亮所寫。紀念抗爭的艱辛與家園被強拆的沉痛。第三首〈彎腰相遇 〉是致敬彎腰貼近土地的農民,即使大筆大筆的土地正被過度開發、水源遭污染,仍有人努力找尋地方耕種。這首歌的作詞人林正慧也在晚會現場,現場聽眾因此有幸聽到作詞者親自表述創作初衷與歷程,以及彎腰生活節與彎腰農夫市集的緣起與續造。正慧知道秋山會譜曲後,就整理一些身邊紀錄,改成歌詞寄給秋山,沒想到秋山只花了一兩天的時間,就將編曲與自彈自唱的影檔寄回。隨後,正慧便邀請秋山一同為小農以及從事食農教育與倡導土地正義的人寫歌。正慧說,大埔強制拆遷戶張森文離世後,其家人常會在彎腰農夫市集擺攤,分享抗爭對他與家人的衝擊與改變,他的家人長期關注台灣的土地議題,懷抱改革熱情。

陳柏偉:扭轉父權加諸男性的壓迫

長年致力於勞權保障的陳柏偉現在是台灣男性協會的理事長,晚會當天自然不忘傳遞破除僵化男性角色與性別枷鎖的創會理念。投身勞工運動讓他更切身的感受到社會對所謂「男子氣概」的期待,是近代為扭轉父權壓迫的集體行動中,容易被忽視的面向。

陳柏偉以「黑手那卡西」團員身分選錄於《美麗之島》的歌曲是〈福氣個屁 〉,但他選擇為現場聽眾演唱〈起來〉。2012年政府強拆士林王家,他的學生們既氣憤又氣餒得看著同學被警方押走,看著怪手蠻橫的輾過市民的家宅。陳柏偉為鼓舞他的學生們創作了的這首曲子。演唱前,陳柏偉分享他在教育界的社會實踐與目標。在清大通識教育中心任教讓他觀察到許多大學生因對「抗爭」的想像只侷限於「上街頭」而對社會運動敬謝不敏。他開授「音樂創作與台灣社會運動」即是為了引導學生思考倡議過程需具備的社會溝通與組織動員,去思考哪些議題為什麼值得被討論,去同理為什麼抗爭者希望引起關注。希望學生們能體悟到「抗爭」不是只有新聞上衝突的畫面,不是應避而遠之的暴力衝突。陳柏偉表示上街頭是聚集眾人以表達民意,很仰賴事前長期預備。他非常認同台權會為提升人權意識與消弭社會偏見的長期耕耘,所以為晚會選唱〈起來〉。

〈幸福〉 的詞來自於前身是台北市公娼自救會的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原唱—前公娼自救會副會長「麗君阿姨」—已於2014年因乳癌辭世。身為作曲人的陳柏偉回憶到他本來是從勞權保障的角度參與公娼姊妹發起的行動,但過程中因感慨性別角色是如何建構一個人的生活,而更常在思索社會性別對人生的形塑。社會運動,拉近了柏偉與母親的關係。柏偉的阿公認為「女孩子不用念那麼多書」,母親的大學學費是來自於阿嬤偷賣家當賺得的私房錢。然而拮据的經費終究不足以支撐母親順利畢業,母親只好回鄉當代課老師。陳柏偉感於家族如何看待女人,在抗爭期間寫了篇文章。文章雖然沒有給母親看,卻因此更心繫於母親。對陳柏偉而言,從勞工運動跨足到性別運動,其實也不是突然的轉向。他在學生時期接觸平權思潮時,就見識到女性抗爭者拒絕被受害者的形象定型,認為性別平權是身為人的共同情感 。

吳志寧:用音樂反抗,用音樂陪伴

《美麗之島人之島》專輯中的〈轉角處的廁所〉是929樂團首次錄音的作品演出。吳志寧在歌曲中表達對老師的反抗,並在系上迎新茶會與黃玠在教授面前表演。後續兩人在參與公視的音樂節目,受到朱約信邀請錄音。據說,〈轉角處的廁所〉甚至曾引來批踢踢教師版的撻伐。

吳志寧與大家分享當兵時,在不自由的壓抑環境中,寫下〈也許像星星〉,靈感來自小說《少年小樹之歌》裡印地安少年逃離教養院的心情。從叛逆的年少時代,成為實驗學校的音樂老師,吳志寧分享創作經歷及寫給阿嬤,以及為爸爸吳晟的詩譜曲的歌。

活動最後,觀眾提問到,社會議題的討論常常較難擴散,音樂人創作時,如何看待此事?吳志寧舉黑手那卡西為例,好聽的聲調與陪伴農工的作品,就能擄獲聽眾的心。以反核來說,媒體不會特別關注社運工作者,吳志寧打趣地說,自己的學生很多也沒聽過〈貢寮你好嗎〉,但許多人共同關心反核議題。秋山指出,批判資本的音樂與市場操作具有衝突,但音樂人可以考慮如何善用資本,傳達想說的話。像本次活動的小聚會,就能聚集有感的聽眾,一起將音樂散布、發酵。陳柏偉總結,音樂一方面能向聽眾傳達「我們不要核四」,而當議題具備社會一定的支持,也能吸引像蔡依林的巨星為同志發聲,讓更多人聽見,帶來好的循環,取得聽眾的共鳴,一起相互激盪。

 

♪|島嶼的聲音:「美麗之島,人之島」音樂串流平台​

https://va.lnk.to/AHomeforEveryone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