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城訪調營

文 / 台灣人權促進會實習生 劉珞亦


暑假,我參與了台權會所主辦的航空城訪調營。

在開始之前,我想這應該會是一個單純教你如何訪調的課程,所以我們將會學習「如何」進行訪調,所以重點應該是在如何「問」人吧!但我錯了,在參與完營隊之後,我發現我把訪調想的太過於單純了。

多元面向的角度來了解土地

一個訪調,他不會只有「如何」進行,如果我們只知道怎麼樣去做訪調,這樣的「進行」,會過於簡化且毫無感情,將會無法發掘真正的故事,也無法真正的了解故事,因為在背後,有太多的議題我們是必須要去理解的。所以在這訪調營裡面,有許多多元的課程,從居住權的介紹,都市計畫以及台灣農地歷史,埤塘的地理故事,國外的借鏡,到兩公約的法律意見以及航空城浮濫徵收的問題。原來,再做訪調之前,所必須要了解的,超乎我的想像。

「居住權」是憲法的地位  且並不是多數人來決定的!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何謂「居住權」,憲法第10條規定「人民有居住及遷徙之自由。」可見居住權是憲法所保障的,於是我好奇,既然剝奪自由權必須要法律保留,但為什麼剝奪人民居住權卻可以如此草率?台灣在2009已經簽了兩公約,表示其國際公約已經國內法化,至少也有法律的階層,其一般性意見也應該是我國所要遵照的,如兩公約第十一條的第七號一般性意見「用強迫驅逐的手段不符合兩公約的精神。國家有義務去禁止用強迫驅逐的受法去遷移平民。」但,我國的政府機關從來沒有遵守,人民似乎也覺得為了國家發展,犧牲是必然的!從來沒有去探討何謂發展的「需要性」和「必要性」,就更不會去了解居住權的「重要性」!再者,「徵收」的要件到底是什麼?在甚麼樣的狀況下可以「徵收」?如同徐世榮老師所說的,「徵收」沒有一項要件是「多數人決定的」,換言之,即便在多數人想要徵收的情況下,倘若不符合六大「徵收」要件(法律形式規定,增進公共利益:由聽證會來決定公共利益,必要性,比例性,最後手段性,完全補償),就是不能徵收!可見,平常行政機關所說的大部分的人願意徵收,就可以徵收,根本就是謊言!

威權遺毒沒有散盡  開發失去正當性

再來,我們也從歷史和地理的角度了解一塊土地。原來,都市計畫的起源是因為公共衛生,我國的都市計劃是從日本殖民帶進來的,並且由國民政府延續,一直以來是一種「由上而下」的方式來進行。可是這樣的方式在現今社會是行的通的嗎?在過去,戒嚴時期,我們的行政權力無限擴張,一種由上而下的進行沒有人有意見,導致沒有人真正在乎什麼是「正當程序」,所以當時代到了僅有投票權,而勉強算是「民主社會」的今天,當國家的「相對自主性」已經被金權所滲透牽引,正當性已經沒有了,人民已經對於政府不信任了,此時我們就必須思考,「程序」是不是更加重要且嚴謹?人民可不可以參與?「聽證」到底真正的辦過幾次?治好都市計劃的毛病,是不是要更民主一點?

水,永遠記得他走過的路

在地理方面,在桃園人如此重要特色的「埤塘」,到底可不可以填好開發?到底埤塘的用處是什麼?我們再把埤塘填平之前,我們有沒有好好了解埤塘的重要性?埤塘帶來附近生態多樣性的好處,政治人物知道嗎?沒有一個政治人物願意去好好瞭解這塊土地的用處和故事,彷彿每一塊土地都是應該拿來開發,彷彿沒有經濟利益的土地就一無是處,然我們的借鏡還不夠多嗎?還記得開南大學在2年前一次淹大水而淹掉了期末考,就是因為開南大學那塊土地上過去就是埤塘!正如老師所說的「水,永遠記得她走過的路」,我們小看大自然,我們自以為可以改變大自然,就是必須去承擔我們難以承擔的代價!

航空城需要性,必要性,問題重重

回到航空城的問題,到底一開始為什麼要開發航空城,就是政府想要開發第三跑道。然在了解其相關資訊後,我們才發現,似乎沒有要第三跑道的必要,香港也只有兩條跑道,卻仍可以有比台灣高出許多的運載量,更何況台灣現況下是只有一個跑道在飛,另外一個跑道正在維修,而行政官員卻一直以一條跑道的運量來證明現況下是不夠的,顯然在第三跑道是否需要開發上就是很有問題的!再者,土地徵收了3126公頃,到底為什麼一開始第三跑道開發案到最後須要開發到三千多公頃?而為麼每次在開會時,問官員們最基本的公益性和必要性卻都答不出來,可見航空城開發計畫問題重重!

需要不只是數據  而是故事

而最後在了解了上述的背景和資訊之後,還是要去了解如何做訪調,在實習訪調的過程當中,我們聽見了許多我們不曾想過的聲音,原來,對很多人來說,他們並不在乎錢,不在乎利益,他們就是對於那一塊土地擁有濃厚的情感,對他們來說,站在那土地上,能想到的,可能是過去阿公阿嬤努力種田辛勞的背影、可能是爸媽在你跌倒時,衝過來問你有沒有怎麼樣的聲音、長大當父母了,也記得這邊抱著剛出世的小孩子邊插秧的回憶、直到現在看到孫子孫女教你一聲爺爺奶奶的的甜蜜;他們並不想要在這邊蓋上高樓大廈即便會有些許的利益,房子老舊它們也過得怡然自得就是想要有一塊土地讓他們安享天年,再多的數據,或許,也比不上一個擁有感情的故事。

營隊到了尾聲,我在想,到底,土地是什麼?是家?是感情的依歸?是值得開發利益的商品?土地正義和土地利益碰撞時到底決定的是一疊又一疊的資料,還是一篇又一篇的故事?到底是數字背後代表的商業機會是利益?還是人民在此的安居樂業才是?而人,到底需不需要為了所謂毒公共利益犧牲?而公共利益到底又是什麼?到底多數人所想要的就是公共利益?還是少數所堅持的權利才是真正的價值?我們發現在日本,有人為了抗爭成田機場不當開發50年,從小抗爭到老,而我們的航空城呢?適當的開發是可以將傷害降到最小的,可惜我們的政府卻永遠要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剝奪人民的權利,造成人民只好上去街頭,爭取自己的權利。

我們能做什麼?盡力的挖掘每一個故事,了解他們的過去,知道他們在乎的是甚麼,讓這個社會上的人知道,每一個人的生命背後,都有一段過去的故事,告訴他們,妳要不要聽聽看,聽了,或許你會想法不一樣。

在呂文忠大哥的民宿裡,我望著窗外的機場,看著一個又一個巨大的飛機來去,也望著旁邊的怪手不知道為了什麼不停的挖掘土地,點起了一根菸,煙很清晰,就像緞帶一樣在空中飛舞,交織、分岔,然後在陽光灑下中,慢慢消逝,8月的薰息,在這邊卻十分舒服,卻想到美麗的土地上,因為利益的關係,而汙染人們單純的美好生活,這個政府,要大家何去何從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