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願成功一年後,法務部個資調取透明化有何進展?
我們在2019年向法務部申請公開,其與Google、LINE、臉書等業者,協定如何調取用戶資料的相關文件。法務部以「恐有礙犯罪偵查」拒絕公開。2020年我們訴願成功,原處分撤銷。
台北通之後:應預防以數位轉型為名,行強迫推銷之實的市政計劃
1月28日為國際資料隱私日,今天我們希望能重申台北通過去的問題,並且釐清今年台北捷運AI影像辨識可能帶來的風險。
國際資料隱私日小遊戲:你與數位暴君的距離
1981年1月28日這天,歐洲理事會開放簽署《自動化處理個人資料保護公約》,後來這天被稱為資料保護日,也有人稱為隱私日。今年我們撰寫故事文案,與LINE Voom和插畫家胸毛公寓合作,完成認識數位人權的選擇題小遊戲。
跟風的疫苗通行證,放任人權風險蔓延
台灣的疫苗通行證是否吸取他國的教訓,遵循世界衛生組織(WHO)後續發布的指引?可惜的是,台灣並未完全遵循。 突破性感染頻頻發生的情況下,施打疫苗的主要作用仍在保護自己免於重症,而未必能防止病毒傳染。
【側記】台北通與簡訊實聯制的個資保護問題
台北通、簡訊實聯制、紙本,從個資保護的角度來看,可以如何評價三種實聯制?除此之外,台北通的其他功能,又有哪些問題?
【側記】公部門使用人臉辨識及監視器的隱私問題
自2006年起,台灣政府單位及大學逐漸開始採購人臉辨識系統。國際上,美國數個城市已開始規範並禁止使用人臉辨識,而歐盟內則由歐盟個資保護委員會及監督機關發布聯合聲明,要求在公共場所禁用人臉辨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