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從來就沒有特效藥

文/邱伊翎(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

本文刊登於想想論壇


每次發生殘忍的殺人事件,媒體跟網友就要來問廢死聯盟呢?好像非得要廢死聯盟說出一個解答。然而,每次不管廢死聯盟說什麼,任何人都也只會覺得生氣,因為不管說什麼,都不可能讓任何人有滿意的回答。但是不管發生多少次,大家都要重演一次這樣的情節。然而這樣做到底解決了什麼?答案是什麼都沒有。

台灣目前尚未廢除死刑,也有死刑判決或死刑執行,就算去問那些支持死刑的人,怎麼我國繼續維持死刑,還是有隨機殺人事件呢?也一樣不會得到任何令人滿意的答案。而被害人保護及相關權益,卻往往在這一遍謾罵的過程中,一再一再地被忽略。

電視不斷輪播的畫面,只是一再地在被害者家屬的傷痛上灑鹽,當被害者家屬不是媒體想像的傳統反應模式時,甚至網路上開始有人扭曲或批評被害者家屬的反應。被害者家屬從來就不是只有一種型態,很多人卻把自己對於被害者家屬的刻版印象,加諸在所有被害者家屬身上。如果整個社會真的關心被害者家屬,現在應該做的事情,請媒體不要再一直重複播放刺激被害者家屬的畫面,不要再一直用聳動的字眼跟高分貝的聲音討論這個案件。不要再一直播放被害者遇害的畫面,不要譴責被害者家屬,遇害不是他們的錯。重新檢視目前被害者保護機制還有哪些無法落實的地方,過去一直以來被漠視的被害者保護,連申請補償都時常遭到刁難,更遑論過去長期被漠視的社工或心理諮商方面的協助。

如果我們真的關心孩子,真的關心孩子的父母所受到的傷害,真心覺得暴力不可取,應該被譴責。請不要再繼續用同樣血腥暴力的方式,去報導或評論整個新聞事件,甚至鼓吹閱聽大眾去傷害這個社會的其他人。

挪威在2011年發生舉世震驚的爆炸案跟槍擊案時,左翼政黨的青年分部主席Eskil Pederson在追悼會上說過,兇手奪走了我們最美的玫瑰,但他帶不走一整個春天。

若我們不想讓兇手將我們的價值觀也奪走,請不要再繼續鼓吹暴力,鼓吹說要殺死誰誰誰,或是鼓吹立法把『未來』所有『可能』會犯罪的潛在危險分子全部都關起來,所謂的 『潛在危險分子』的判斷,往往都是帶有種族及階級的歧視跟假設。如何在未來的新聞報導中,不要再繼續二度傷害被害者家屬,及如何提供被害者家屬有效的協助,才是政府真正該認去思考的課題。

在這種群情激憤的時間點去討論死刑存廢,是最沒有意義的事情,這個時間點所做出來的民調絕對是充滿偏差的。這個時間點去談死刑存廢,只是讓我們更加漠視被害者家屬的權益問題。

對於加害者的家屬,也同樣會造成嚴重的傷害,加害者一人的犯罪行為,卻導致其家庭成員不斷面臨被質疑及譴責,無視加害者可能的精神健康問題及社會經濟結構所造成的失業問題,將一切問題歸咎於加害者的家庭,也是另一種過於極端的歸責方式。這種連坐式的家族究責,對於案情的釐清及真相,並無任何助益。反而只是讓更多無辜的人受到牽連及傷害。

面對犯罪問題,從來就沒有特效藥,也不是簡單的譴責或追打單一個人或組織就可解決。但假借關注犯罪問題之名,來鼓吹暴力,繼續漠視被害者家屬權益、加深對於加害者家庭的人權侵害,加深對於特定族群的污名及刻板印象,不但無法解決問題,反而只會讓問題繼續循環甚至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