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住民聯盟(IAI)準備加強「零迫遷運動」,以阻止因台灣瑠公圳開發項目引發的人權與環境侵害性拆遷行動。聯合國住房權特別報告員已被告知此事
國際住民聯盟(IAI)對於即將於2024年11月21日由執行處批准拆除賴碧珍家庭住所(台灣新北市新店區瑠公圳強制拆遷案)深表憂慮,並緊急呼籲停止此拆遷行動。
因此,自2003年以來,IAI 作為一個致力於全球住房權動員的社會組織網絡,強烈支持國際驅逐法庭對台灣當局所發出的裁決和建議通知,要求停止此拆遷行動。若該拆遷被執行,將違反台灣已批准的人權及正當法律程序,因台灣憲法法庭尚未對此案作出裁決。
IAI 指出,與瑠公圳相關的開發計畫,代表了不受限的城市發展政策,這種政策助長了氣候危機和災難,而這些正是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 16及包括台灣在內的各國政府應該挑戰而非促進的。
事實上,該城市發展計畫是以可疑方式取得土地的開發商獲取不義之財,並摧毀了一個維護超過60年且自1945年以來由賴碧珍家族管理的和諧且具有歷史意義的環境。
IAI 提醒,作為全球「零迫遷運動」的一部分,它自2016年在台北舉行的東亞國際驅逐法庭會議以來,一直密切關注「台灣新北市新店區瑠公圳強制拆遷案 」。
IAI 重申對台灣反迫遷聯盟及其他本地組織的支持,並已提前通知其國際網絡及參與住房權利捍衛的盟友組織,以備萬一台灣政府推進迫遷行動、未接受國際驅逐法庭提出的暫緩要求並建立對話平台,以找到尊重賴碧珍家族人權的解決方案。
這一團結行動還依賴於聯合國適足住房權特別報告員巴拉克里希南·拉賈戈帕爾(Balakrishnan Rajagopal)教授的行動,他與 IAI 一直保持合作,並且監督了國際反迫遷法庭亞洲會議的裁決和建議。
聯絡方式
glob. coord.iai@habitants.org
國際住民聯盟簡介
國際住民聯盟(IAI)成立於2003年,是一個由志願者、社會運動者組成的全球社會組織網絡,致力於捍衛和促進住房權、土地權和城市權及相關人權。IAI 在各大洲約有100個活躍的成員組織,並由代表不同地區的協調委員會管理。「零迫遷」是其最重要的運動,主要工具是國際驅逐法庭(ITE),迄今已舉辦了10次地域和主題會議,最近一次是2024年2月在加德滿都舉行的亞洲ITE會議。
IAI 自成立以來一直與聯合國體系合作,其代表曾在聯合國人居署強制驅逐諮詢小組服務,並與聯合國住房權特別報告員合作,並根據《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任擇議定書向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提交投訴。
IAI 透過推動全球組織和網絡的融合,迄今已舉辦了10次世界居民大會,並共同創立了全球城市權利平台。它擁有一個由志願者翻譯員和口譯員協作的多語言傳播和信息系統,包括網站和Facebook專頁(如www.habitants.org、國際住民聯盟Facebook專頁、「零迫遷」專頁等)及電子報。
國際反迫遷法庭呼籲台灣遵守住房權及其他相關人權的法律義務,針對瑠公圳強制迫遷案(新北市新店區)
國際反迫遷法庭(ITE)已通知法院民事執行處、司法院、國家人權委員會、總統府及新北市政府,關於ITE於2024年2月在加德滿都舉行的亞洲會議的判決及建議,此會議是世界社會論壇的一部分,並對台灣瑠公圳強制拆遷案(新北市新店區)等案件進行了聽證及裁決。該呼籲也發送給了聯合國適足住房權特別報告員巴拉克里希南·拉賈戈帕爾教授,他與包括亞洲及國際活躍的社會運動者、律師、教授及人權專家在內的陪審團一起草擬了該判決及建議。
透過此一通知,ITE緊急呼籲當局遵守台灣所內國法化的適足住房權及相關人權,若在2024年11月21日執行賴碧珍家庭的住宅拆遷,將嚴重違反這些權利。
這項呼籲是呼籲基於收到的事實,並考量台灣的國際人權義務,這些義務與2016年東亞地區反迫遷法庭的結論性建議相符(台灣台北,2016年7月2日至4日): 該拆遷將影響一個自1945年日本殖民時期以來合法居住的家庭,該家庭負責維護圳道的堤岸。在瑠公農田水利會拒絕賣土地給他們數十年後,該土地於2011年被拍賣給開發商,這些開發商不僅希望推動他們的開發計劃,還主張賴家因佔用土地而獲得不當得利。
這次拆遷是由民事執行處同意,如此一來,就為一個違反保護這些權利的法律和不遵循正當程序的計劃開了綠燈,因為這個計劃,將在未等到憲法法院的裁決前就開始執行。
通過此通知,國際反迫遷法庭呼籲台灣當局在30天內做出回應,對所有尚未執行的驅逐行動,包括「台灣瑠公圳強制拆遷案」實施暫停,直到建立對話平台並與法律義務相一致的解決本案,並與向國際反迫遷法庭提出投訴的組織、國際居民聯盟以及國際反迫遷法庭的參與共同進行。
遵守此要求及實施建議將受到監測機制的約束,具體內容已在一般建議中指明。
特別是,任何行動或缺乏回應將立即通知相關的聯合國機構(聯合國適足住房權特別報告員、聯合國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委員會、聯合國人居署)、相關項目的資助機構及感興趣的民間社會和人權團體,以便他們在各自適當的層級採取相應行動,解決人權違規問題。
附件
什麼是國際反迫遷法庭
ITE亞洲會議的初步判決及一般建議
什麼是國際反迫遷法庭
國際反迫遷法庭(ITE)是由國際居民聯盟和民間社會組織於2011年成立的人民法庭和公眾意見法庭,作為零迫遷運動的工具,旨在實際和互動地將來自世界各地的迫遷案件置於法庭之上。該法庭依賴一個由受人尊敬且具有專業能力的國際陪審團的專業知識,以對構成國際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公約(ICESCR)以及其他國際法文書所確認的人權侵犯的實際迫遷案件作出判決。ITE譴責對住房和土地權利的侵犯,並呼籲基於尊重人權的政策,首先是對迫遷行動的暫停。
迄今為止,ITE已在所有州組織了11次主題性和區域性會議,包括2016年在台北舉行的ITE東亞會議(2016年7月2-4日)及在2019年舉行的兩次COP 25氣候危機會議(智利聖地牙哥-馬德里,2019年12月5-8日)。
ITE亞洲會議
ITE亞洲會議是自2011年成立以來的第11次會議,將分析亞洲10個案例中與住房和土地權利相關的人權侵犯問題:
尼泊爾:
Bhagavati Adhikari,尼泊爾婦女團結協會
Nariram Lohar,尼泊爾國家土地權利論壇
Prem Prakash,尼泊爾國家土地權利論壇
-
在尼泊爾加德滿都巴格馬蒂河塔帕塔利的強制驅逐
-
在尼泊爾南達希市1區的驅逐威脅
-
尼泊爾蘇爾凱特Birendranagar-7
印度:
Vanessa Peter,印度德普里夫城市社區信息和資源中心,泰米爾納德邦
Abdul Shakeel,印度勞動人民聯盟(WPC)
Bhagwan Septa,拯救納爾馬達運動/納爾馬達保護運動(NBA),印度
-
生命權與文化古蹟保護的對立,德里塔克拉卡巴德
-
在印度金奈沿水道的強制流離失所:生態恢復項目與排斥政治
-
納爾馬達河流域的大規模驅逐,受到薩達爾·薩羅瓦爾水壩及多年來的大小水壩影響
台灣:
Yichia Yu,台灣人權促進會
-
台灣新北市新店區瑠公圳的遷移
-
台灣綠線捷運G12-13a站的近郊土地開發計劃
菲律賓:
Kai Ra Cabaron,菲律賓貧困者聯合會(KADAMAY)
-
在菲律賓奎松市的尼奧自由政策廢墟上的新自由主義政策。
ITE亞洲組織委員會
Br. Varghese Theckanath,印度海得拉巴Montfort社會研究所主任,IAI亞洲協調員
Bikash Dhungana,尼泊爾機會村,加德滿都
Sr. Anthonia Soosai,尼泊爾機會村主任,加德滿都
Fr. Roy Sebastian SJ,尼泊爾耶穌會社會研究所主任
Dharm Raj Joshi,尼泊爾人道主義協會
Fr. Bibin Matathil,尼泊爾小花社會協會,社會工作主任
Shweta Damle,印度人道與生計福利協會主任
Sr. Taskila Nicholas,尼泊爾好牧羊國際基金會
Jagat Basnet,尼泊爾社區自立中心創始成員
Vanessa Peter,印度德普里夫城市社區信息和資源中心的活動家/政策研究員
ITE國際指導委員會
Soha Ben Slama,國際反迫遷法庭協調員,IAI突尼西亞協調員,突尼西亞住房權第一次(獨特)大會的組織者(2013年)及2013年和2015年世界居民大會的活動家和作者
Cesare Ottolini,IAI全球協調員,意大利帕多瓦居民聯盟。曾是聯合國人居署強制驅逐顧問小組成員
Agustin Territoriale,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人權律師
Mike Davies,IAI非洲協調員,SMART哈拉雷的共同創始人,津巴布韋城市農業的技術製作人
Rob Robinson,IAI美國-加拿大協調員,Take Back the Land的共同創始人和成員
Br. Varghese Theckanath,印度海得拉巴Montfort社會研究所主任,IAI亞洲協調員
Hung-Ying Chen,台北政治大學教授,台灣反迫遷連線共同創始人,2016年ITE東亞會議的國際協調員
Ernesto Jimenez Olin,墨西哥聯邦區人權計劃委員會的Gomez Valle殖民地委員會協調員
ITE陪審團
陪審團由亞洲及國際活躍的社會運動者、律師、教授和人權專家組成。他們將對尊重人權的解決方案發表判決和建議。
Agustin Territoriale,阿根廷人權律師
Geeta Pathak Sangroula,尼泊爾加德滿都法律學院教授
Medha Patkar,印度活動家
Raju Prasad Chapagai,尼泊爾憲法和人權律師
Paolo de Stefani,意大利帕多瓦大學教授
與聯合國適足住房權特別報告員巴拉克里希南·拉賈戈帕爾教授的合作
大學專家合作夥伴
本次會議也得到了帕多瓦大學和加德滿都大學教授及學生的合作支持。
Geeta Pathak Sangroula,加德滿都人權和法律學院
Paolo de Stefani,意大利帕多瓦大學人權與多層治理碩士學位專業(H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