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2023亞太難民權利諮詢:與多元公民團體對話,看難民實務工作的挑戰

台權會難民專員賴彥蓉口述/實習生「香蔥爆米花」文字整理  

由亞太難民權利網絡(Asia Pacific Refugee Rights Network, APRRN)主辦的第九屆亞太難民權利諮詢會(Asia Pacific Consultation on Refugee Rights, APCRR9)於今年9/12-13在泰國曼谷舉行,台權會難民議題專員也代表本會出席。這次的會議,致力於促進難民權利的公民團體搭建對話與相互學習的平臺,共同就亞太地區難民、尋求庇護者、無國籍者、人口販運受害者及外國人收容的現況、各團體當前的工作以及未來合作策略開展討論。

什麼是APPRN?

亞太難民區域網絡 (APRRN) 於2008年在馬來西亞舉行的一次難民權利區域會議上成立,目前有一百六十幾個會員團體,旨在連結亞太地區從事難民議題相關的民間團體、共同分享資源,推動亞太區域難民權利的提升。APRRN每兩年舉辦大型的亞太難民權利相關諮詢會議,邀請各個會員團體實體交流並共同討論未來的策略走向,也會定期舉辦線上培力工作坊與區域會議,增進區域之間會員團體的交流。APRRN內部主要的組成有分為區域型小組(紐澳小組、南亞小組、東亞小組、東南亞小組)與議題型小組(Immigration Detention、Refugee Leadership and Participation、Legal Aid and Advocacy、Women, Gender, and Diversity、Youth),台權會是東亞小組的一員,定期與日本、韓國與香港交流、更新各區域庇護相關制度與個案情況,APRRN是台權會在推動難民議題上重要的國際網絡與資源。

台權會在第九屆亞太難民權利諮詢會的參與

本次大會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開展,分別按照區域與議題分組,以利團體間就共同關切的議題進行更深入的交流。區域工作小組分爲紐澳、東亞、南亞與東南亞,台權會與來自韓國、日本與香港的團體共同討論東亞地區難民與庇護的相關議題與各組織在各國開展的工作;議題工作小組分爲法律援助與倡議、收容制度、難民領導力與社會參與、性別多元化、青少年五個主題領域,台權會參與了聚焦於法律援助與倡議工作的交流。

AMERA International的原生國資料庫

在交流中,國際難民權利團體AMERA International分享了該組織彙整的COI(Country of Origin Information)資料庫資源,該資料庫對於台權會難民相關工作與未來台灣難民制度的建設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COI即原生國資料庫,是處理潛在難民個案或尋求庇護者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背景訊息,因此建立全面、詳實的資料庫,其重要性非同小可。大多數難民在遭受迫害時,需要在非常臨時、緊急的狀態中,以極短的時間離開母國。通常難有餘裕整理和備齊申請庇護或難民身份所需的證明資料,原生國資料庫的重要性在於,當申請庇護者個人沒有資源取得充分的被迫害證據時,該資料庫有助於民間工作者與政府公務人員瞭解與確認其被迫害之脈絡。台權會亦呼籲台灣政府,參照國際經驗建立自己的COI資料庫,便於理解尋求庇護者所遭受迫害之情節與背景,確保其在庇護申請過程中受到公正處遇。

從多元的公民團體,看難民實務工作的挑戰
在與東亞團體對話中,特別是觀察日韓團體的人力組成和各組織在實務工作上面臨的困境,讓現階段沒有難民庇護將相關法規與制度的台灣,能在未來難民法立法和配套制度的設計、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戰有更具體的想像。

在已有正式難民法和庇護申請制度的國家,公民團體將有機會以多元的形式參與其中。難民庇護工作涉及法律援助、社會福利與社會融合等多面向的長期參與,當日與會的日韓團體工作者主要爲律師,著重在對尋求庇護者法律層面的協助,但也有日本團體如Welcome Japan在此基礎上將其耕耘擴展至難民培力與教育,爲尋求庇護者提供技能培訓,讓其有機會通過技術移民取得合法身份,不必卡在曠日持久的難民身份認定程序(Refugee Status Determination Process)中動彈不得。在討論中亦發現即使在已經建立難民庇護制度的國家,身份認定程序也仍有許多需要改善之處。

各團體也不約而同地提到難民與外國人收容議題的緊密關聯,收容所內的外國人很多時候就是潛在難民,許多尋求庇護者在逃離到其他國家時無法提前準備對應的旅行文件,抵達後很容易變成逾期停留;或是因被迫害身分無法取得旅行文件,只能用非法身份進入,被發現後也會被移送至收容所。即使被收容者並非犯人,僅是違反行政法規,但是收容所條件往往比監獄還差,且缺乏制度規範,例如許多國家沒有訂定收容時間上限,導致收容人如果無法被遣送出境,可能在如同監獄的收容所待上十餘年。

另外,即便是有難民制度的國家,仍存在邊境管制和難民庇護的衝突。由於邊境的尋求庇護狀況通常較爲急迫,通常是當事人即將遭遣返的情況下發生,比起境內的庇護尋求者,更缺乏基本的保護。在與不同團體就多面向的議題進行探討的過程中,台權會亦更加理解了東亞難民議題的現況與困境,並得以拓展視野,看到多樣化實踐的可能。

實體出席國際會議,深化區域內的彼此了解

實體參與會議比起線上交流所提供的面對面交流機會,使工作者間得以建立更深刻的連結,能夠讓工作者有機會更深入地瞭解彼此的組織的工作內容,以及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式,互相學習參考。會後台權會也與其他東亞小組成員交換了聯繫方式,進一步交流經驗並討論後續可以開展的合作,例如即將在12月舉行的國際難民論壇(Global Refugee Forum)。友團間也會定期通過線上會議進行串聯、保持交流,持續追蹤國際上難民相關議題的進展。透過國際參與,區域內的合作也變得更緊密。

在爲期兩天的會議中,可以遇到爲難民權利奮鬥的東亞和國際夥伴,共同探討關心的議題與彼此的實踐經驗,獲益良多。透過這次會議建立起團體間的互助網絡,也創造出了新的經驗分享管道,擴充了各方可以連結的資源,例如日韓專精於法律援助的團體,能夠爲台灣制定難民法,以及在法律程序上可能遭遇的困難提供建議與指引。我們也期待未來在難民相關議題上,能夠有更多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機會。

當前台灣的庇護機制尚不完善,《難民法》立法進度亦陷入停滯,事實上台灣亦有來自香港、西藏、烏克蘭、緬甸、敘利亞、烏干達、土耳其等國的尋求庇護個案,由於難民保護制度的缺乏而連基本權利都難以得到保障,令個案長期陷入不確定及非人的生存處境。難民保護與庇護制度的建立,與台灣人權保護的完善,既需要在地經驗的積累,也需要國際範圍內的持續對話。我們期待透過這些交流與學習的機會,增進工作者對難民與尋求庇護者的認識,以及對於實務工作的反思,讓受迫害者在尋求庇護的過程中能夠得到更妥適與公正的對待。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