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心得】希望如地上的路,走的人多便成路

文/台權會實習生 范姜煒

一堂系上必修的實習課,帶我來到了這裡,讓我經歷了許多從未知道的事情。
 

實習前

         系上有一門必修課名為「行政實習」,學生在暑假期間得去某一機構實習,體驗職場生活以對未來想從事職業有初步的了解。我參照學長姐過往實習的機構,可分成三種類型。政府機關、民代服務處與NGO,相較其他兩者,自己對於NGO有著不一樣的想像。NGO在我的印象裡,一是獨立運作,資金與成員來自公民社會的各式成員,不受特殊的利益團體所控,以人權為目標實施行動;二是成員尊重彼此並以包容接納多元的族群;三是各自對社會現實的不滿,透過改變社會的熱情與行動,試圖集結公民社會的力量,幫助需要的人並積極要求相關單位進行改革。而我被這般特質所感,於是在尋找實習單位時首選的便是NGO,但該在哪一類型的單位進行實習,可就讓我感受到一些壓力了。  

         當初在選擇實習機構時,首選的不是人權機構,而是文化機構,作為一位族群認同上是客家人的我,離開客家鄉後來到閩南文化濃厚的地區讀書與生活,開始懷念起家鄉的口音、語言與文化等,感受到自己對於客家文化的不了解,而必須更加理解的決心。然而,自己在尋找與面試相關機構的過程中,理解到雖然自己有對於事物的熱情,但在缺乏相關技能或經驗的條件下,不必然能夠進入機構實習。在遇上現實的挫折感後,針對所欲實習的機構也開始做了想法上的轉變,也許自己可以踏入熟悉的教育類組織,畢竟自己在校修習教育學程,相關的知識背景應該會較容易與融入該領域,但後來想想自己的視野會不會限縮在特定的領域中,少些多元性,於是先將這類的組織部放入安排中。
        爾後,在網上尋找的過程中,發現歷史悠久的「台權會」,關注許多的社會議題、行動倡議以及社會溝通,尤其在人權教育中的志工與實習生制度有著培訓、工作與成果報告,因此,受到台權會官網上面的資訊與社群平台的貼文吸引,於是跟隨著心而前來報名。

         在申請實習的過程中,對於自己的技能與經歷的缺乏,總是認為自己是否真有資格加入「台權會」實習,雖然在面試的過程中,自認為自己表現的也不如預期,但經過一番問答後,便順利的進入機構實習。在往後的實習過程中,也感受到機構對於實習生的包容與尊重,即便沒有好看的能力,但具有積極負責的態度,會透過學習努力提升自我,那種態度有時是勝過於良好的技能與經歷。

實習中

         進入「台權會」實習後,因應疫情的關係,實習生們大多採線上實習,雖然無法實體在辦公室與大家群聚工作,缺少彼此聯絡情誼的管道,但在線上工作還是如常的進行。實習過程中,我認為有近一半的時間在學習如何理解議題與認識NGO的組織工作,總共聽了15場NGO的演講、17場議題講座的分享、6場「台權會」內部訓練用的函授影片與一次的實體參訪。議題涵蓋冤獄、性別、移工、居住權、難民、環境等,雖然並非各項議題都非常了解,但透過這些講座的學習與聆聽,對於提升自我在看待不同議題時,能以不同的觀點或想法去想解,如自己從前對於罪犯受刑法實屬在法律程序與制度下,合法與正當的行為,然而經過各式冤案的理解以及徐自強自身對於冤獄經歷的自白,使我感受到關於一個人被定罪的逮捕、拘禁、審判等法律過程,是應當被注意與改進,若過程中產生的疏漏被忽視,加上主管單位的本位主義而不願重新審視與思考,造成的結果往往是難挽回的人命與家屬的悲痛,因此做為一位公民當我們在看待社會議題時,絕不只能依據單一的資訊或論點做出評判,而忽略了當事者的主體性與人權價值,這正是我在實習的過程中,透過對議題的吸收與不斷與自我對話所習得的能力。


         學習議題之外,我從事的實務工作包括提審法案件整理、居住權線上影音整理、讀書會、居住權學習單設計、協助教師培訓工作、《無彩青春》推薦文與讀書會心得等,事情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但在每一個工作中都有很多的感觸,但因文章篇幅所限只提出一些來做分享。

         關於實習令我印象深刻的有讀書會、教師培訓、樂生參訪與觀看紀錄片,讀書會另有一篇心得在此先不敘述。第一,關於居住權教師培訓,這是我第一次參加NGO所辦的活動,在參與討論與協助的過程中,不僅理解到居住權的議題如何試圖的融入教學中,透過NGO實務工作的角度,設計出一套角色扮演模擬,讓教師能夠運用教學活動,來帶領學生融入與感受人民受公權力,強制徵收土地的辛酸與痛苦,對於未來有志於從事教育工作的我,是一種理解議題融入教學活動的良好機會,以及未來在進行教學時可與NGO一同設計與討論的資源。
第二,關於樂生參訪,這是我第一次到辦公室,實體的與大家相見,看見了這幾個月來最熟悉的陌生人,在辦公室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在當下短短的時間裡,彼此類似回鄉的故人般聊了一段時光,以此對身在「台權會」的各位有更多的認識。隨後,與大家一同實體參訪中,自己透過實際到現場觀看院民的生活處境,體察院民在事件過後仍面臨到許多居住的困境,以及院民用著溫柔卻帶著無奈的口吻,訴說著對於現實的無奈,卻又帶著對於期許未來的眼神,表達感謝之意以及期待能有更多人知道,進而促成改變的渴望,相較於在網上聽講座或看著紀錄片,實際體驗的感受是種難以用言語道盡的。
第三,關於紀錄片,其實自己在參與這次的暑期實習前,對於紀錄片可說是興致缺缺,但在實習中,「台權會」給予了我許多議題相關的紀錄片,透過觀看紀錄片的方式,理解議題以及體察受害著的感受,尤其是在《樂生劫運》的紀錄片中,院民們對於事件的真實表情,加上令人催淚的《大爺吃早餐了》,我如身在現場被這般場景所震懾與悲慟。

         雖然無法道盡所有實習中的感受,但過程之於我而言,是個收穫滿滿的旅程,至此為止,其實也有一些自己覺得可惜沒能參與到的事物。如法庭觀察、記者會、懶人包、玩桌遊等,若未來有機會時,必會選擇參與幫助。

實習後

         回想實習中的種種,「台權會」與我對於NGO的想像一樣,有著獨立運作的機制、平等包容的氛圍與熱情的從事工作,尤其在平等與包容的部分,當我聽到職員在自我介紹時,以同志作為介紹的內容之一,對於身處在對同性不甚友善的環境長大的我,到目前為止,唯一親身見得一位非身在倡議性別平權組織的人,勇於說明自己的性傾向,這樣的經歷很特別,卻也認為社會對於多元性別與性傾向的不夠尊重,而感到擔心。另外,透過這次實習的經驗,自己對於NGO的定位也有著更加的認識,除了代議士作為監督政府角色的工作之外,NGO實則作為公民社會直接下對上的方式,以保障人權的角度進行監督政府的工作,即便面對許多的挫折或困難,也透過組織、公民與民代的連結,造成更大的影響力,促成政府改變或執行政策的可能。

         在短短的兩個月時間裡,雖然學習到的東西有限,但我認為在實習的過程中賦予我三項重要核心能力,包括關於多種議題的知識、文書技能(Canva、共用文件等)以及最重要的做事態度(積極、負責與認真),就算自己沒有豐富的經驗與技能,然而我想在「台權會」給我的感覺,有時候態度更勝於技能或知識,透過自我積極與努力的投入,也許做不到最好,至少能夠做出一個令自己滿意與別人肯定的成果。此外,在NGO工作也帶給我一種務實以及人權的角度去看待事情,在學校的學習過程中,多以理論推演的方式進行討論,有些欠缺實務體驗的過程,但是在「台權會」的實習中,觀看到許多自己從前所未得知的事情,像是政府機關在許多行政作為上,多有人權侵害的事證,往往得由人權NGO組織提出改善建議,然而,即便提出了改善的方針,也不見得能被政府重視去進行改革,因此,光是紙上談兵的策略,改革往往需要透過不斷的行動與倡議,在目標與手段之間不斷進行調整,並思考如何達到所欲的目標。這般的行動策略與想法,是我在NGO時習工作的過程中得知現實遠不比想像的容易進行改變。

        從實習回歸本身,身為一位未來所欲從事教育工作的我,在人權的角度中,看見了教育與人權相近的本質。其實兩者都是難以在短期之內見得成效的工作,於是一個人對於某項事務是否具有高度的效能感,而願意去從事,即便做這件事的成果不大,在自己主觀的意義上是具有高強的意義。如同自身對於教育工作的渴望,從來不是為了穩定、聲望或薪資決定這項工作,而是在過往的經驗過程中發覺對於教育制度的問題,期望能夠藉由自身的努力而改變現況,以此連結在人權組織工作,也許都對於政治現實的不公與問題,心存不滿,於是投入這般需要大量熱忱的工作。即便在工作上,往往會因為現實消磨部分的熱情,但我認為若能透過大家每一小點的努力與熱情,終究能夠促成改變的可能。

         人權的意義,也許如同魯迅在《故鄉》這本書所述:「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人權如同希望沒有所謂的有或沒有的,而是靠著大家一同被賦予與保障出來的,如同現今民主社會的發展,有賴於先輩們努力,共創出更為平等、自由與人權的社會。然而,改變的行動不會就此結束,自古而言不進則退,人權組織最終的目標是摧毀自己達成完成能夠保障人權的社會,雖然這也許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但當我們持續發展自我對於人權的思想以及行動的支持,便能促使社會不公減少,以達到更加美好的世界。

          實習結束之後,期許自己透過三階段的計畫,在未來能夠持續為人權盡一份心力。短期以關注與轉發議題,增進自己對於議題有更多的理解;中期以學生自治組織或社團,連絡辦理人權議題講座,讓更多人能夠接觸與了解人權議題;長期以培訓能夠身任為一位教師,在學校教育中,從事人權教育工作,散播更多人權的種子於莘莘學子的沃土中,期盼能夠促成更多未來關注或從事人權工作的公民,提升公民意識與促成公民行動方案的可能。

          最後,自己對於未來想要進入「台權會」實習的朋友們,只要你擁有關注社會議題的興趣以及積極負責的心態,不妨在閒暇之餘,來「台權會」實習增進自己對於人權議題的視野。而對於「台權會」的大家,希望能夠持續加強讀書會與教師培訓的工作,也許能夠招募大學校園大使,邀請大學生協助推廣校內人權議題,讓更多的人關注與知道人權議題的重要性。

         總結來說,在「台權會」實習真是一趟收穫滿滿的旅程,很高興能夠和大家為人權盡一份小小的心力,即便當初並非首選,但在這堂學習的過程中,讓我習得對於關注社會議題的重要性以及公民社會的能動性,甚至對於未來社會的民主與人權有更多的思考,也期許著未來能夠成為一位透過行動,促成改變與進步的可能。

「希望如地上的路,走的人多便成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