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心得】找到自己,持續前行

文/台權會實習生 李晨銨。 內容經本人同意後公開。

台權會對我而言,就好似我所認知的「典型NGO」,那是種既定的刻板印象,認為這些團體會做的就是不停的倡議、抗爭,常常能在集會遊行的場合看到他們,也因為如此,我認為參與其中的人,想必皆是對這個社會有著非比尋常的熱情,也有著異於常人的毅力與勇氣,才會願意投入這個艱鉅的事業。

從大公司的實習落選,我明白了這或許不是我真正想做的工作,我擅長的領域也不是在這裡,因此我選擇了偏向法律的這條路。經過教授的介紹,我來到了有議題興趣重疊的台權會,也算是挑戰自己長期以來對NGO的認知,以及自己傾向「相信政府」的觀點。

提審案件整理,對許多人而言可能只是一件文書處理的小事,但因為在法律系的訓練中,「提審」這個概念是相對模糊的,透過這個工作,我更了解了提審的程序以及審理方式,也藉此觀察到了各地審查方式的不同。

航空城對於地政系而言並非陌生的議題,但透過大事記的製作,我才能看到原來在他可能有的法律問題之外,還有著哪些這10年來更是不斷的出現,影響著人們實際生活的情況發生,因而有了更深刻的感觸。

樂生開庭的記憶點,莫過於代表政府的律師所擺出的嘴臉,那了冷漠、不耐煩的態度,讓我開始疑惑政府對待人民難道都是這樣嗎?不應該是以更積極友善的方式共同解決嗎?令我十分失望。

黃家記者會是我第一個參加的現場記者會,當時拒馬包圍、警察蜂湧而至的場景到現在還是歷歷在目,每一次的爭執都讓我汗毛直矗;對於聲援者與春香姐的發言更是令人痛心,更無法了解政府是在怕什麼。

本次的實習因應疫情,讓我有了線上及實體上班的雙重體驗,各有各的好處及壞處,但都是珍貴的經驗,也有了不一樣的學習感受。

「動之以情,訴之以理」是我最深刻的感觸,在與他人溝通協調時,並非必然要求自己需要公正客觀,而應該要適時地加上感情的渲染,藉此表現出議題的張力,才更有可能打動人心。

這次的實習也讓我學習到了學校沒教過的事,我看事情的角度也不再局限於原來的知識,也因為來到台權會的關係,讓我開始會檢討政府,不再一味的相信,這也是我很大的一個進步。

未來希望能成為一位律師或司法官,在體制內繼續為人權努力打拼奮鬥,也期許自己能保持這份熱情,繼續為台灣打拼,對台灣未來的人權發展許下一個更好的心願。

感謝在這條路上持續努力的所有人,無論是在台權會、其他團體,甚至是在體制內,都是為了台灣努力打拼的人,期待台灣人權更茁壯、更美好的那天到來,在那天到來之前,一定要繼續努力加油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