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不該變成宗教宣傳」聯合記者會 新聞稿

針對育達生命教育教科書丙版內容涉及為單一宗教宣傳,且內容恐違背性別平等教育法精神,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台灣人權促進會與多位關心性別平等教育的家長、老師、高中生,特地選在兒童節早上赴教育部門口召開記者會,要求教育部應儘速公開說明教科書審定過程與補救措施,也呼籲育達出版社立即回收停用此本教科書,如果已經發放給學生選用的老師,也務必注意本版教科書涉及不當偷渡宗教教義、傳遞錯誤性別觀念,應加以揭露並另提供合適資訊給學生,以維護教育品質。

我國《教育基本法》第六條第三項及第四項明白揭示,教育應本於宗教中立原則。但在今年育達文化出版的「生命教育」丙版高中教科書裡,不但高比例引述基督教色彩濃厚的出版品,淪為單一宗教的宣傳,多處內容更深具主觀道德意識,欠缺可供驗證的理論基礎。其中又以第五章〈千古不變的魔力──性、愛與婚姻倫理〉最為偏頗,部份內容甚至涉及強化性別偏見及刻板印象,明顯違反《性別平等教育法》第18條的規定:「學校教材之編寫、審查及選用,應符合性別平等教育原則」。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專員徐文倩表示,在該書第五章〈性、愛與婚姻倫理〉的九篇補充資料中,高達五篇是由來自基督教背景的個人或機構所撰寫或出版。如,第80頁與第81頁的兩篇重點文章──〈婚姻是盟約不是契約〉〈婚姻的特質〉,分別出自教會牧師與反同性婚姻的柯志明教授之手,後者刻意忽視我國民法婚姻並無宗教性之事實,竟稱結婚為一種「宗教性行為」,誤導學生對我國婚姻制度之理解。徐文倩抨擊,生命教育本應多元並陳、鼓勵學生反思,如今卻成為單一宗教的宣傳管道。

對此,玉山神學院助理教授陳文珊批評基督教反同組織使用兩面手法,一面提出公投要求中小學不得實施同志教育,一方面又透過教科書編寫強行將自己的信仰價值灌輸給一般學童,這種手法非常要不得。而且這些教材所提倡的性、愛、婚姻觀根本就是基督宗教的教義,只能放在自己的主日學教育中,卻不應包裝成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生命教育的教材,否則就是一種置入性行銷。

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邱伊翎則批評,書中直接將婚姻等同於宗教的說法,易誤導青少年以為宗教就是真理,忽視其他人權價值。兩公約及CEDAW審查會議上,國際專家就曾呼籲,教導尊重多元性別、性傾向的性別平等教育之重要性,將有助於避免校園霸凌的產生或性少數學生的自殺悲劇,但教材若被單一的宗教教材所取代,不但無法給予學生正確的知識,反而可能製造更多悲劇。

伴侶盟專員徐文倩另指出,育達生命教育丙版教科書中充斥各種性別刻板印象,例如第72頁「性事感受男女大不同」,不但強調男女在「性生理」與「性心理」上的「先天差異」,甚至提出「女性在青春期時生理上並無強烈的慾望」等毫無根據的說法。

台權會秘書長邱伊翎坦言,生命教育的本意在於教導青年少正確的價值觀及尊重生命,可悲的是,校園所使用的教科書卻充滿宗教色彩及保守道德規範,教授青少年錯誤的身體觀念與性別知識,例如列舉數項身體接觸,詢問學生被碰觸到哪個部位,會打算為對方守貞、共度終生。她認為,這樣充滿執念的意識形態,反而容易教出恐怖情人。

樹林高中學生藍可龍,也是北區高校權益監督會副主席,以高中生經驗提出相似質疑,他認為教材背後隱藏的「守貞觀念」與「不得違背愛情承諾」等保守價值觀,是在把青少年對愛情的想像約束在貧乏守舊的道德框架裡,而這種生命教育或情感教育根本無法回應高中生面對感情時的不知所措,也沒有能力教導青少年如何處理自身的感情問題。

知名作家同時也是ㄧ位兩歲半孩子的父親鴻鴻則表示,教育應走在時代的前端,啟發人擁有更多自由選擇的權利,而非灌輸婚姻至上的價值。此本教科書僅提供單一標準答案,而且還是充滿爭議與偏見的答案,學生看了都不一定會相信,甚至是恥笑,教科書商應該全面回收,以免學生對整個教育體制的不信任。

此外,鴻鴻也批評此教科書不斷強調婚姻就是包容、妥協與忍耐,難道遇到家暴也要忍耐? 教科書應該要教育孩子婚姻中雙方應互相溝通、交流、尊重彼此的自由與價值觀,如此才能教導學生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教育部應該要檢討,為什麼容許出現這種教科書。

伴侶盟秘書長簡至潔呼籲教育部應出面說明教科書的把關機制何以失靈,並要求教育部儘速說明補救辦法,應要求育達全面回收這本教科書。至於已經選用的老師,應該要適切和學生說明此本教科書隱藏未揭宗教脈絡以及錯誤的性別觀,並輔以提供其他多元、可供參考的教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