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零知識證明本身並非保護用戶隱私的數位身分解決方案
零知識證明無法防止驗證方濫用權限,例如索取過多不必要的資訊,或在短時間內反覆要求你驗證年齡。它也無法阻止網站或應用程式在互動過程中收集其他可識別的個人資訊,例如 IP 位址或裝置資訊。
[翻譯]歐盟eIDAS:數位皮夾是建構信任或違背隱私?
因應數位皮夾政策討論,我們選出歐洲數位人權團體Epicenter.works的兩篇討論歐洲數位皮夾(錢包)法律與技術規範的文章,感謝志工梁理旋翻譯,根據原作團體CC4.0授權公開。這兩篇文章分別為2024年的...
【國際聯署公開信】世界銀行及其資助者必須保護數位身份制度影響下的人權
許多更新後的制度恣意脫離法規,使用生物資訊,且在公眾和私人服務中都依賴「單一真相來源」模型。
台北通之後:應預防以數位轉型為名,行強迫推銷之實的市政計劃
1月28日為國際資料隱私日,今天我們希望能重申台北通過去的問題,並且釐清今年台北捷運AI影像辨識可能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