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十大人權新聞

美麗人生?




原住民身份認定提升至法律位階(1月)



一月立法院通過原住民身分法,看似對於原住民權益保障具有重大意義,實則只是暴露出近年來原住民相關立法的懈怠。攸關原住民各種重大權益事項,諸如原住民身分、原住民保留地等,長久以來都只以行政命令為之,今年立法通過的原住民身分法,也是以行之已久的原住民身分認定標準為藍本。政府對於各族群的識別應更嚴謹,否則賦予行政機關制定此一攸關原住民重大權益的「族群認定辦法」之權限,只是走了原住民相關權益皆由行政機關以行政命令規範的回頭路。


行政院通過批准兩國際人權公約(4月)



行政院長張俊雄四月間在行政院會議決通過批准《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這兩項國際人權公約,亦是台灣人權促進會多年來一直推動、促請政府予以批准、簽署的世界人權法典之二。
我國於一九六七年即以「中華民國」名義簽署這兩項公約,但是34年過去一直沒有完成國內批准程序。對於這兩項國際公約,只要完成公約的國內批准程序,依流程應可送請聯合國秘書處存放,惟因中國可能在聯合國加以阻撓,再加上我國不是聯合國會員國,無法為自己辯護,存放作業恐有實際困難,但行政院此舉確實彰顯政府推動、落實人權政策之決心。
但是台灣人權促進會認為,即使完成了批准國際人權公約的程序,亦不保證國內人權問題可以得到立即的解決,但是批准這兩項公約對於台灣未來設立「國家人權委員會」或廢止死刑皆具有其指標意義。


建立全民指紋資料庫踩煞車(8月)



警政署在不思考利用科學辦案的新方法,而頻頻以整頓治安為由,要求內政部應儘速落實《戶籍法》第8條的規定,建立全民指紋資料庫,以利其可以利用《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第8條與《戶籍法第施行細則》第4條的漏洞,進行犯罪偵察。此議也為內政部所採,並於七月間報請行政院院會要求明年度施行之,但行政院院會以此舉將有侵害受憲法保障之人格尊嚴、隱私權為由,廢止內政部提報施行請領國民身分證應捺印指紋並存錄的意見。
台權會認為,在現今電腦犯罪頻傳的時代,如讓政府能擁有掌握全民指紋資料庫的權力,實難避免指紋資料庫被竄改或遺失,一旦發生所造成糾紛,恐怕會比建立指紋資料庫所負擔的成本高上百倍。而且在其他國家例如澳洲,也曾以違反個人尊嚴與隱私,取消引發爭議的全民指紋建檔。在此希望行政院能繼續秉持維護人民受憲法保障的基本權利態度,確保人民的隱私與尊嚴不受侵害。


最高法院廢止有罪推定判例(9月)



九月四日最高法院廢止有罪推定原則判例,會議中有四十七位法官、庭長贊同廢止,幾乎是全體同意廢止。
自大陸時期(1936年)始,最高法院建立「有罪推定」之判例,認為事實審法院窮盡證據調查途徑,而犯罪嫌疑仍屬不能證明,仍不能率斷的為犯罪嫌疑人無罪之判斷。在此判例的威力下,錯誤的觀念持續侵犯人權60多年。
身為律師的台權會執委薛欽峰認為,實務執行上,目前警檢仍經常使用「有罪推定」原則辦案,而最高法院的這項廢止動作,雖然不見得能立即改善司法上的缺失,但是配合司法改革、檢警人員法律觀念的培養、以及加強民眾的法治教育,應對於提升人權保障機制和避免冤獄具有其積極意義。


最高法院廢止有罪推定判例(9月)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總統修正公布立法院通過新修正的陸海空軍刑法,大幅減少唯一死刑之嚴刑峻法,由25種縮減為2種,而且現役軍人觸犯刑法時,除陸海空刑法另有規定外,都依照刑法規定處理,以現行刑法之規定量刑。顯見軍人不過是著制服的公民,與一般國民之差別待遇不應過度的平等原則理念。台權會認為減少唯一死刑,改成相對死刑,是廢除死刑制度的步驟之一,對於民間團體長久呼籲的目標,以及陳定南部長宣示之廢止死刑政策,具有若干指標意義。


悲慘世界?




RCA職災案受害者逾千人(6月)



美商RCA來台設廠二十餘年,違法傾倒有毒廢料及有機溶劑,留下永久污染的土地和水源,造成逾千名的員工得到職業性癌症,四年多前受害員工自組自救會請求勞委會之援助。目前RCA員工自救會由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台灣人權促進會、台北律師公會、民間司改會所籌組的義務辯護律師團將於近日提起訴訟。
台權會指出,這件五十多年來最具有指標意義的集體職業病求償案,必須反思為經濟發展而忽略遍佈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對本國勞工之身體、健康的影響,以及對環境造成的無可彌補之傷害,和存在多時的職場安全、職業傷害、勞工保險等議題之社會關注,千萬不可為了「拼經濟」而忽略環保、輕忽人命。


阿瑪斯號船員被限出境案(8月)



今年一月十四日希臘籍貨輪「阿瑪斯號」(M/V Amorgos)於墾丁外海擱淺導致漏油事件,嚴重污染南台灣海域。環保署即下令限制相關人員離境,意在逼使船東與保險公司出面協商賠償事宜與金額,其中船長與輪機長於遭限制出境長達七個月,在環保署要求兩名船員簽下承諾信函之後,環保署終於在八月十四日解除限制出境禁令。
環保署大概認為限制出境雖只是「程度較輕微」的「剝奪人身自由」,或是對於造成污染之人的「遷徙自由限制」,以作為拿回鉅額油污清理費的不得不然手段。殊不知阿瑪斯號船長及輪機長遭限制出境與污染求償問題係屬不同問題,本應分開處理,不應混為一談。更何況,將船員當作要求船東賠償的籌碼,是嚴重地侵犯了船員的人格尊嚴與人身自由,實在有違〈世界人權宣言〉對基本人權之保障,並因而造成國際社會的反彈,對於宣稱以人權立國的台灣而言,無不是一大諷刺。


擄妓勒贖暴露警紀問題(9月)



許多的不肖員警以「釣魚」方式引「大陸妹」上鉤,然後再表明其警方身分,要求大陸妹幕後的應召站交錢贖人。擄妓勒贖暴露出嚴重的性剝削和警紀問題,歷任台北市長強力、不經思考的大力掃黃政策,只會累壞基層警員,並使得原本處於暗處的性工作者更容易受到剝削,讓不肖員警有機可乘。
其實,一個先進的政府應該以完整的政策來處理性產業問題,而非一味的禁絕和圍堵,正如賭博和網咖條例,政府當局應該思考如何將政策調整至最合理的方向,而不是罔顧人權和程序正義,一意孤行,侵犯人權而不自知。


華岡之狼上大學引發爭議(9月)



苦讀楊姓受刑人今年參加「末代大學聯考」,考上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系社工組,其「華岡之狼」身分曝光引發爭議後,成為榮登金榜且符合假釋要件的受刑人中,唯一無法在今年順利入學者。
長期以來,法務部每年都會盛大宣布受刑人獄中苦讀考上大專院校的新聞,來表示獄中感化教育的成功。但此次卻因楊姓受刑人案情特殊引發社會爭議而駁回假釋,這表示一般大眾根本不信任獄中的感化教育,也顯示出監獄也事實上無法達成「再社會化」受刑人的功能。
鼓勵受刑人努力向學原本是設意良好的政策,但是諷刺的是,只因為楊姓受刑人考上的是堂堂國立台灣大學,因此引發校園和社會上的討論與爭議,對於台大社會系而言更是自打嘴巴,台大社會系以培養從事社會工作或社會服務的人才為目標,而社會工作當中應包含監獄受刑人的教化,如今否決楊姓受刑人的入學是否表示社會系學者對於自己的工作成果沒有信心?
另外,楊姓受刑人的假釋案中,除了凸顯假釋制度、矯治制度的問題之外,更顯凸顯獄方不重視受刑人隱私權,除主動發佈受刑人考上學校的新聞、舉辦表揚典禮,並告知媒體受刑人詳細的背景、相關資料,讓媒體拍攝、採訪受刑人,也侵犯了受刑人應有的基本人權。


選舉萬歲!行政干預司法(11月)



號稱世紀大選的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陳水扁總統卯足全力為民進黨候選人站台,多次在會場中表示要以穩定、大改革、拚經濟、掃黑金和全國民眾一起勉勵。
在掃黑金部分,人權律師出身的陳總統曾多次暗喻某些參選者的黑道背景,並揚言政府很快的就會處理,就在話語一出的不久,檢方僅以顏清標和張清堂因涉嫌貪污罪,顏清標另涉殺人未遂、盜匪、槍砲等罪,向法院聲請羈押,法院亦准許,目前本案仍在司法程序中。
阿扁以總統之尊指示檢察機關利用甚多條文不符合憲法的《檢肅流氓條例》辦人,並干涉尚在司法程序中審理之案件,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且嚴重以行政力量影響高等法院判決,難逃違法亂紀之譏。以捍衛人權為律師天職而擔任總統的陳水扁,不應不知其對於人權的侵害,卻一切選舉至上,無視憲法對於人權的保障。
另外,本於憲法保障的平等參政權,以及「無罪推定原則」,任何人在三審定讞前都應視同無罪,陳總統卻以未審先判的手法打壓他黨立委候選人,並對於日後的當選結果予以指示,實是人權教育的最最負面的教材。總統的政治權力與行政權力固然龐大,但仍有其限制,不得也不應插足應獨立、公正行使檢察權與司法權。


總結



台灣人權促進會認為,相較於歐美國家,台灣的人權狀況仍未趕上標準,這點可由行政院剛批准兩項國際人權公約佐證,但是在公民政治權利方面,則已發展得相當完善。然而相較於中國還停留在限制集會結社和宗教自由(逮捕法輪功民眾)的階段,則是顯得進步許多。人權狀況優劣很難以數據或打分數的方式評定,促使人權狀況的進步,亦不能只靠政府的政策或執法,更何況許多行政機關常常侵犯人權而不自知(例如:指紋建檔),因此全民共同努力與投入,引發社會深入討論相關議題,以及增加全民的人權知識教育是促進人權發展相當重要的工作。



台灣人權促進會公佈2001年十大人權新聞

  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通過頒佈《世界人權宣言》,並將當天定為世界人權日。台灣人權促進會在世界人權日之前,首先針對台灣2001年的人權狀況,徵詢民間社運團體意見,篩選出台灣具重大意義或影響的十大人權新聞,透過新聞事件回顧台灣今年人權的發展狀況,並提醒社會共同反省。

  記者會中,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林峰正律師指出,去年的今天,台灣人權促進會公佈「2000年十大人權新聞」,其中有人權曙光、有暗影,經過了一年,究竟「人權曙光」是否從此發光、發熱?而「人權暗影」是否從此走出陰影,重見光明?生活在台灣的人們,是否從此邁入人權的「美麗人生」?還是陷入了人權的「悲慘世界」?阿扁總統在建設「人權國度」的同時,卻又違反行政中立原則,在喧擾的年底選戰中涉嫌以行政干預司法,令人不禁質疑,這難道是人權立國的最佳示範嗎?

  今年的十大人權新聞,原則上以時間發生先後順序排列,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美麗人生?」與「悲慘世界?」。因侵犯人權事件頻傳,而被納入「悲慘世界?」的新聞值得社會大眾和當政者警惕,但是被歸為「美麗人生?」的新聞,是否真正如同表面上顯示的那般「美麗」呢?林會長指出,這還有待全體人民的檢視與民間社團的觀察和監督。接著,台灣人權促進會執行委員薛欽峰律師就「美麗人生?」類的新聞加以評論。





Human rights activists take Chen to task

2001/12/7


Local human rights activists took President Chen Shui-bian to task yesterday for trying to interfere in the local judiciary during recent elections.
A report on the top ten human rights issues for 2001 released by the Taiwan Association for Human Rights (TAHR) claimed that comments made by the president on the campaign trail blatantly violate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accused being presumed innocent.

TAHR chairman Lin Fong-jeng said that Chen, himself a former lawyer with experience in human rights cases, should know better than to comment on a trial or investigation currently underway.

Specifically, the president publicly remarked earlier this year that there was still a hoodlum in northern Taiwan needing to be prosecuted.

Almost immediately thereafter, prosecutors moved to list independent lawmaker Lo Fu-ju as a hoodlum.

Chen also made thinly veiled comments about a gangster in Taichung who would be put in jail so that he would never be able to serve a term in the Legislative Yuan even if he managed to get himself elected.

The president was apparently referring to former Taichung County Council speaker Yen Ching-piao, who is being held incommunicado pending trial. At the present it is not clear if Yen will be allowed to leave his cell to be sworn in to his new post.

The Presidential Office declined to comment on the report.

However, recently presidential aides have indicated that Chen's comments were not scripted but rather appeared to be improvisational elements added in the course of making a speech.

Aides said the president's intention was to increase voters' confidence in the justice system and not to interfere in the judicial process itself.

Among the five stories that the TAHR said reflected negatively on the human rights situation in Taiwan, top billing was given to the plight of workers at a RCA-invested plant who were apparently exposed to toxic organic solvents.

The TAHR's Lin said that even though a self-help committee was set up by plant workers four years ago, to date exposed RCA employees have yet to receive any compensation.

The TAHR is preparing to file a lawsuit against RCA on behalf of workers in cooperation with a number of local organizations.

Also on the down side, the report made mention of the inability of a man jailed for a series of rapes to be let out on parole so that he could enroll in the prestigiou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he convict, the so-called "Hua-Kang wolf", was denied parole after testing into the school's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At the time, faculty, students, and members of the general community questioned the wisdom of allowing a man convicted of preying on young women onto a university campus after serving just six years of his sentence.

But according to Lin, the convict probably would have been released if he had tested into a different, lower profile university.

Also on the list of human rights demerits were the kidnapping of prostitutes by members of the Taipei police force, and the detention of the crew aboard the Greek cargo ship Amorgos after an oil spill off the coast of Kenting.

On the more positive side, though, the human rights organization congratulated the Legislative Yuan for passing a bill in January that upgraded the status of aboriginal citizens.

The Executive Yuan also got kudos for approving the passage of two international rights treaties.

The abandoning of an attempt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o set up a national data base of fingerprints of the entire Taiwan population also drew praise from the organization.

On the legal front, the report praised the Supreme Court for overturning an long-standing precedent that had been used to argue that parties were guilty until proven innocent.
At the same time, a move by the armed forces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crimes that bore a mandatory death sentence.




採訪通知\r

時間:2001年12月6日(週四)10:00
地點:台大校友會館3A
出席者:林峰正(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
薛欽峰(台灣人權促進會執行委員)
流程:
1. 公布年度十大人權新聞
2. 公布人權月相關活動

新世紀的第一年已經過了大半,去年的今天,台灣人權促進會公布「十大人權新聞」,其中有曙光、有暗影,經過了一年,究竟「人權曙光」是否從此發光、發熱?而「人權暗影」是否從此走出陰影,重見光明?生活在台灣的人們,是否從此邁入人權的「美麗人生」?還是陷入了人權的「悲慘世界」?阿扁總統在建設「人權國度」的同時,卻又違反行政中立原則,在喧擾的年底選戰中涉嫌以行政干預司法,令人不禁質疑,這難道是人權立國的最佳示範嗎?

台灣人權促進會將每年的十二月訂為人權月,並徵詢民間社運團體意見,由台權會執委會討論、篩選出台灣具重大意義或影響的十大人權新聞,透過新聞事件回顧台灣今年人權的發展狀況,並提醒社會共同反省。

台權會將於台大校友會館舉辦「美麗人生?悲慘世界?--年度人權總體檢」記者會,由會長林峰正、執行委員薛欽峰共同公佈今年度十大人權新聞,深入探討十大人權新聞的意義與重要性,並將於會議中宣佈人權月的影展座談等系列活動。歡迎各界媒體記者參加、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