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自身經驗的邊界─「社運素人」的公民參與體驗

何宜潔/台權會實習生

環境形塑一個人,包括怎麼去解讀與理解事情的觀點,但是我們未必能夠意識到自己在情境中的「被影響」,除非接收到了與以往不同的刺激,才會開始往回追溯脈絡。

能夠在台權會實習是一件讓人感到高興又惶恐的事,在此之前我幾乎是個對社會運動不聞問的人,偶爾瀏覽社論文章,或是在茶餘飯後談論最近的新聞話題便就此了結,就像大多數人一樣的漠不關心,但又搭著順風車擁有著那些爭取過後得來的權益。我的父母都是一般的基層公務人員,觀念趨向保守,非常循規蹈矩,他們理性但是僅限於在制度內的理性,逆來順受並且勤奮於工作,是我對父母這個世代的註解。當看到新聞裏上街抗議的人們,他們不能理解,並且告訴我那是因為那些人想得到更多的補償、更多的錢,「會吵的孩子有糖吃」,他們總會這麼結論。看著電視裡混亂的場面,我也接受了這樣的說法。即使他們也有埋怨政府、埋怨這個社會的時候,但是也不曾想要去改變或是爭取什麼,或是更多的時候他們沉默以對。從新聞、報紙以及家人都是這樣的觀點時,我自然地也這麼認為著。一直到太陽花學運,瞬間身邊的人都開始談論起了學運,我逐漸發現有不一樣的聲音和觀點,以往賴以為資訊來源的新聞報紙,也在此刻才發現並不是那麼公正,所有的資訊都被包裝,包括政府。

我覺得有一種被矇騙的感覺。雖然我知道在有了利益與權力關係之後,所有的一切都會變得複雜,但至少我一直覺得所謂的政府,是會站在人民這邊的吧,我沒有去細想其他的可能性,但也或許是不願意相信會有這樣的可能發生。另一個很讓我顛覆以往想法的,是人民去實行體制外的抗爭這件事。比如太陽花,衝撞進政府機構,並且癱瘓了周遭的區域,如果不是認同相同理念的話,這樣的行為看來的確像是無理又暴力。我花了一些時間想去找出兩者的平衡點,隨後我便明白如果不是在體制內都已經不見效果的話,也不會有人想要這麼做的。這大概就是官逼民反的真實樣子了吧。

資訊來源的改變,讓我開始能夠去了解以往所以為的另一面角度。而土地徵收是我前後最能夠顯現出想法差異的一項議題。就像新聞畫面所拍攝的那樣,我看見了權力者他們所想要呈現給大眾看到的樣子─一群不斷提出要求又佔據新聞版面的貪婪者。我原本的認知是,都市更新帶來更繁榮的容貌,被徵收者也因此獲得一筆補償費,皆大歡喜。但是現實卻好像沒有這麼容易。拿走了人民所賴以生存的土地,但是徵收又是那麼頻繁地在進行,每個被劃入範圍內的人民,難道真的就只能摸摸鼻子然後走人嗎?土地的價值與意義,在執政者與投資者的眼裡,就是關乎於數字的投資,但是在人民眼裡,它不僅僅是土地,更多的是歲月流轉所累積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