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毒勿加深無力者困境

全文刊載於:公視新聞議題中心(PNN)

文 / 吳易澄

日前傳出新竹市政府與新竹地檢署合作,擬推動新竹市國高中全面驗尿篩計劃企圖遏止毒品濫用,在民間社團提出呼籲提醒此舉恐有侵害人權之虞後,新竹市府卻只以一句「尊重」回應。看來,驗尿似乎勢在必行,但令人憂心的是政府並沒有理解民間團體的暗示;雖然市府以「不違法與尊重學生意願」為前提,但此舉不但明顯違背保障基本人權的憲法,也是對青少年身體自主與隱私的侵犯。

日前已有學者投書指出,尿液篩檢本身有統計上極高的誤判率,因此,在缺乏配套措施的強行介入下,這種有罪推定的粗糙篩檢,帶來的是難以收拾的污名效應。

在我國的反毒史上,一直存在藥物濫用除罪化的辯論。事實上,除罪化並非放棄咎責,而是基於對一個現象的複雜成因需要抱持著更加敏銳而細緻的理解。毒癮有一大部分可被視為「受害者的犯罪」,亦即使用毒品或許有道德瑕疵,但也面對著複雜的權力結構與困境。投以大量的資源成本,卻以罪刑化的單一角度來對作為一種表現現象的藥物濫用進行風險治理,那是不負責任地簡化繁複的結構問題,並且排擠了以同樣成本介入特定弱勢者的機會。

尤其,驗尿對象目標為學生,他們恐怕只是被控制於毒品通路中最無力的一群;全面篩檢,無異自以為善地將幫助對象推入更深的險境之中,在無後續的配套下,陽性反應者必須獨自面對各方的咎責與歧視,甚至背後的幫凶。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修法後,以鼓勵自行求醫來進行戒治,其精神在於將藥物使用的罪責,轉向醫療的解釋面向。雖然替代療法未必是最理想的方法,畢竟這同樣面對醫療化,以及變相成癮行為的批評與反省,但也足見毒品特殊的物質特性,對身體的影響之鉅,並非以道德與刑責能輕易嚇止。

今日的全面篩檢,幾乎是與既往向人性逼近的政策背道而馳。特別是,新竹市府至今尚未明確表明事後的配套,看似期待畢其功於一役,實則以魄力掩飾無能。這樣的執意孤行不但侵犯基本人權,也加深社會的不平等,製造不必要的污名與危險。期待市府戒之慎之,懸崖勒馬。

  • 本文作者吳易澄,台灣人權促進會執委,精神科專科醫師。
  •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公共電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