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曾經好奇,我們引以為傲的民主,是怎麼走到今天?
那是經過無數衝撞、無畏危險的努力,才鬆動牢不可破的極權體制,然後在短短的時間,我們成為亞洲最自由民主的政體。
1987年7月15日,台灣解嚴,單是那年,街頭上有超過1800多次的群眾運動,他們為了環境、勞工、政治各個議題奮力,希望能有更好的台灣。
在那樣風起雲湧的時代,有一群用相機守護街頭的記者,他們的熱情見證了歷史。
這麼多年後,這些攝影家,如何重述定格在相片中的故事?他們又如何重新回望那段歷史?對我們來說,能如何理解這段過往?
《民主之眼》紀錄片,透過 #九位臺灣傳奇攝影記者 的鏡頭與口述,回望臺灣最劇烈的民主化轉型年代。
9月21日下午,邀請您一起來看《民主之眼》線上前導特映會:我們珍視的民主從何而來,又為什麼需要我們持續共同守護。
時間|2025/9/21(日)1400-1600
地點|google meet (報名後將寄送連結)
主持|林冠瑜 (podcast 《寶島少年兄》、《烏烏陪你聊》主持人)
與談|鐘宜杰(導演)、涂予尹(台權會會長)、王幼玲(國家人權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前自立晚報採訪部)
▌《民主之眼》紀錄片,導演鐘宜杰。
鐘宜杰曾任路透社、中國時報、自立早報攝影記者,現為臺藝大講師與政大傳院助理教授,長年專注於社會議題與紀實影像研究,兼具新聞實務與學術基礎。他的創作起點,來自 30 年前初入報社實習時,與多位攝影記者在新聞現場的相遇;多年後,他重新聯繫這些老友,整理過往拍攝與訪談素材,展開這部橫跨 20 年、見證台灣民主轉型歷程的紀錄片三部曲。
《民主之眼》回望 40 年前那群滿懷理想與正義感的攝影記者,他們的身影遍及野百合學運、反軍人干政、反核四運動、首屆省市長選舉、總統直選、96 台海危機、反五輕運動、原住民族還我土地運動、勞工運動、媒體改革運動等關鍵時刻,定格下改變台灣歷史的重要瞬間。這部作品也希望能透過校園與社群的播映,讓年輕世代理解歷史、辨別真相,並積極參與社會。
了解更多:https://www.eyesondemocracy.tw/
▌台灣人權促進會
成立於戒嚴時期的1984年。台灣因長期戒嚴未能落實基本人權保障,台權會成立初期以推動民主改革確保各項政治與公民權利為要務。隨社會變遷,我們的工作也逐步拓展至各類人權議題,持續關注集會遊行結社等基礎的公民政治權,也在意數位時代的隱私權與資料自主、尋求庇護者、居住權與反迫遷、遠洋漁工強迫勞動等議題,並透過人權教育,讓人權成為社會成長的養分。與此同時,我們希望用人權深化民主、抵禦極權政體的威脅,並以行動回應時代的挑戰。
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