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心得】2020.07 北辦每月講座四:傳統領域 《沒有人是局外人》

文/台權會志工 江翊潔


一個原本再平凡不過的平日晚上,台權會因為邀請到了原住民歌手兼轉型正義社會運動的領袖之一,巴奈·庫穗,而變得精彩不凡。每個人首先自我介紹,再談談自己對於原住民族不論是議題或是文化之中最想了解的事,巴奈也都一個一個地仔細聽著。於是巴奈與十幾位聽眾,就一起窩在台權會的辦公室裡,分享著原住民文化以及轉型正義。

 那天正是巴奈和她先生,那布,夜宿凱達格蘭大道的第1,231天。

「蔡總統是中華民國歷任唯一一位向原住民族道歉的總統。」
「不過蔡政府只要還沒把事情做對,我們就會一直在這裡。」
「我們要的是真正的轉型正義,而不是一群人定期聚在冷其房裡開一次會。我們要的土地權還沒回來、屬於我們的路權也還沒回到手裡,我們只是想回家,我們原住民原本的家。」巴奈說著。

她的語氣與眼神充滿著無奈,在這三年多以來,一千多個日子裡,對於原住民族來說最重要的議題與權力的爭取,很明顯地,並沒有受到掌權者或是社會大眾的重視與支持。即便他們不斷抗爭、即使他們不停提出訴求,換來的也只是執政者的漠視。

「原住民的文化就好像一棵長一半的樹,上面開著很漂亮的花與葉子,但實際上我們底下卻沒有根。」

「人們喜歡看我們唱歌跳舞、喜愛我們的表演、欣賞我們的傳統服飾。我常常受邀到各種場合演出,唱我們原住民的歌。不管是總統就職典禮或是任何的大型體育賽事,我都很樂意去。」

「但是,表面上看起來光鮮亮麗的我們,腳底下卻踩不到根。」

「我們屬於自己的權力被剝奪了、我們甚至連走一條回家的路都要向政府申請,我常常懷疑在這樣子的環境裡,原住民文化到底還是不是真實存在著。」

在這時候,巴奈放了一段影片,記錄著他們「回家的路」。從平地回到山上的家,內本鹿,要花費11天的時間,身上最多要背著重達40公斤的行囊,沿路紮營、生活,直到回到家。雖然這個過程聽起來相當辛苦,但卻是他們回家的必經之路,他們依舊不畏艱難地回山上、回家,為的是尋根;為的是不要忘本;為的是找到真正的自己。

印象深刻的是,對於夜宿凱道抗爭的這三年多以來,巴奈與她的丈夫,那布,認為這早已不單單只是路權與土地權回歸的問題,而是原屬於自己的權力被剝奪,以及那份被欺壓、被不受重視、甚至是被歧視而難以抹滅的感受。

「最好的尋根辦法,就是把我們再重新種回去原來的那片土地上。」這是那布的想法,也是巴奈認同卻無奈難以實行的作法。

對於我們來說,現在已經在原本屬於我們的土地上生活著,但對於大多數的原住民族來說,這已是一份奢侈的幸福。沒有其他人的爭奪、不用害怕受到欺壓或驅趕、免於面對不平等的權力鬥爭,這是我們一直以來認為的理所當然,但在原住民族的眼裡,可能是一輩子難以達成的訴求。巴奈表示,即便認為在蔡政府執政期間,路權與土地權是不可能回歸的,他們還是想替這件事盡一份身體力行的心力,即使無法徹底成功,但至少也能被看見。

我在巴奈身上看到的是一份難以抹滅的堅持與韌性,她好不容易找到了自己該有的名字與文化,也好不容易覺察到自己應該要用力爭取失去的權力,即便一路走來艱辛,她依舊堅持為原住民族抗爭到底。我想,這也是她相當具有同理心的原因。以她的視角看待香港與中國一事便特別有感。她能深刻地體會權力從身上被拿走的感覺,因此她非常能夠感同身受。她不知道香港的事何時才能圓滿落幕,就如同她不知道原住民的轉型正義議題何時才能受到正視一般。

而在演講的最後,巴奈開始教起大家唱原住民族的歌謠,後來也搭配上傳統舞步。我們在散會前圍成一個圈,手拉著手哼著歌、跳著舞。雖然歌詞唱得不是相當準確,動作也並非十分流暢,但是當下的氛圍與感受卻是相當熱絡的,因為巴奈把我們大家都與她牽在一塊。

很幸運的是,因為自己也有原住民血統,而老家也住在巴奈家的附近。散會之後,我與巴奈一同搭捷運,並互相加了聯絡方式。我們還相約之後的豐年祭要一起回台東。我們分享了彼此互相認識的親戚,聊了老家附近的大小事,還延續討論了剛剛的議題。我很感謝她今天的分享,讓我們又多瞭解了在同一塊土地上生活卻面臨不同遭遇的人們,體會到什麼才是原住民族所追求「真正的轉型正義」。這種學習不只是知識上的理解,像是各種法源依據或是艱澀難懂的理論,而是她們為了原住民族的文化與權益而做的各種長期堅持;是很多很多即使再樸素卻也能被其中精神與態度深深打動的句子;更是難以用一句「辛苦你們了」就足以回覆的深刻。

活動日期: 
2020/07/07 -
11:0013:00
主辦單位: 
社團法人台灣人權促進會
講者: 
Panai Kusui 巴奈·庫穗
地點: 

台權會北部辦公室(臺北市中山區天祥路61巷22號2樓)

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