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募款專案】
人權行動派:撐人權教育,打擊強迫勞動、反迫遷
這個專案,將挹注下面人權教育工作、居住權與反迫遷倡議以及爭取遠洋漁工權利三個面向,並支持秘書處的運作;成為守護台灣人權的行動前線。
✦扎根人權教育,從走出台北開始✦
「人權議題需要走出台北」這是台權會嘗試突破議題資源分配不均的堅持。台權會自2012年設立南部辦公室,著重於人權教育推廣工作,舉辦每月講座、工作坊及營隊,擴展多元人權議題受眾。
未來一年,我們將辦理地方人權工作坊、高校人權營、定期人權講座,透過多元的活動接觸不同的人群;此外,我們亦希望更積極的接觸學子,結合我們長年的倡議經驗,設計人權教案,主動進入校園裡培養人權意識。
人權運動比的是氣長,不僅需要工作者的投入,也需要你我一同鼎力相助讓人權的芽苗持續茁壯,讓人權運動穩健推進,走得更長遠。
- 2024工作成果-南部辦公室與人權教育
過去一年,我們辦了12場「南方有人」議題講座,持續推動對居住權、漁工勞權、數位人權、集會遊行權與香港法治困境的關注,也觸及性別、轉型正義與社會運動。透過實體和線上併行的講座,讓更多希望能接觸議題的朋友獲得了解與討論的空間。
寒暑假期,透過舉辦營隊在課程和實作間培力一批批未來的人權生力軍:年初的地方人權工作坊,我們跟著學員一起了解各項新穎方便的裝置與APP背後,企業和平台如何貪婪的取用你的個資,使用者又該怎麼保護個人隱私;暑期的大專人權營,我們帶著學生認識看似中性的AI與資料科技背後,潛藏的性別、族群不平等。
我們的身影也不止於此,為西藏自由而騎、大港NGO村、抗議國會濫權行動、反對核電延役、聲援王信福、漁工音樂會、高雄同志遊行......即使人力與資源有限,但我們仍舊出席並聲援各項公民活動。
✦成為遠洋漁工的後盾✦
全球漁業產業鏈下的強迫勞動與非法捕撈問題,台灣政府更需產業與移工彼此協力,爭取有人權的永續漁業。台權會與夥伴團體們不停歇的腳步,希望連接遙遠的漁船與陸地,持續追求台灣遠洋漁業的永續和尊嚴勞動,讓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
我們關注漁工議題,與國內外夥伴團體組成「漁工勞動人權即實現」(Wi-Fi Now for Fishers' Rights)*,共同推動遠洋漁船設置Wi-Fi保障漁工通訊權利,也能成為勞動申訴管道,讓東南亞的工作者在台灣漁船上也能擁有安全勞動環境。
未來一年,我們將持續倡議政府通過C188《漁業工作公約》 施行法、調查與撰寫台日遠洋漁業供應鏈報告、持續推進「Wi-Fi now for Fisher’s Rights」的報告 。
- 過去工作成果-遠洋漁工
台權會積極投入的「Wi-Fi Now for Fishers Rights 漁工勞權立即實現」倡議運動已一年多,整個倡議已經獲得超過千位印尼漁工的請願書、超過1,900份支持漁工的連署,以及超過13,000個來自國際的支持聲援。。
台權會所參與的「外籍漁工人權保障聯盟」監督漁業署,促成台灣政府在2022年通過「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2023年漁工Wi-Fi倡議會見前行政院長陳建仁之後,行動計畫升級為1.5版,政府再投入超過20億元預算,鼓勵產業和漁船安裝通訊設備與改善救生衣。
✦讓我們更靠近零迫遷的土地開發✦
迫遷與金權開發:真正的挑戰在缺乏更民主的開發體制。迫遷案常跟土地開發密不可分,政府高舉公共利益的大旗,卻夷平土地使用現況。追求更好的生活是人性;但我們失去的,是欠缺保障的開發體制、能讓受影響的當事人積極、實質參與的討論、思考與探究能兼容在地與未來發展的方案。反迫遷,不只是守護個別居民的家園與土地,更是對於我們作為一個集體,要怎麼一起追求更好生活的叩問。
我們將持續協助面臨迫遷威脅的個案,倡議《土地徵收條例》等相關制度的改革,並參與國際人權公約的審查;協助面臨迫遷威脅個案(航空城、綠捷土開...等)。並透過人權教育,深化對於居住權、反迫遷的理解。希望有天,我們能有更包容與正義的土地開發體制,也不再有人必須面對迫遷的威脅。
- 過去工作成果-居住權
台權會從2013年起常態性的倡議居住權。以航空城案為例,最終讓法院認證機關的徵收違法。下一步,我們將倡議《土地徵收條例》修法,希望能從制度面處理區段徵收必然帶來的超額徵收、違反公平負擔原則的問題。與此同時,我們也希望能保障無土地產權的非正規住居,有安身立命之所,不用再恐懼被訴訟逼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