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HR-PAS】2010冬季號:蘇案專輯

主編的話

尋找三人生命的作者

/劉紹華

從1995年因緣際會開始接觸蘇案以來,長年的關注讓我相信這是台灣社運史上參與人數最多元、歷時最久的一場大型人權接力賽。絕大多數的參與者都在不同的時空與生命階段中,以各種形式與姿態加入比賽的一段。大概只有律師和家屬是從頭跑到尾的參賽者。至於三人,在前面三分之二的歲月中,變成了無奈的旁觀者或啦啦隊;後來,三人,尤其是蘇建和,也成了人權比賽的參賽者。如三人所言,他們的命已是公共之命。而眾多的接力賽參與者,都成了三條命運的共同作者。

這一期,我們便嘗試勾畫大眾作者的臉。在過去不同團體、個人投入接力賽的過程中,有些名字被記住了、很多臉孔被看到了,但是有更多在一旁長期默默付出、甚至驚鴻一瞥的人及其事,我們無緣一一記述。本期僅希望透過「蘇案同學會」的回顧,能略窺一二。這個案件在許許多多參與者的生命中都有著深刻的意義。

我們也期待這場接力賽在越過重重障礙後,十一月十二日上午十時五分再更二審的無罪判決,畫下的真的是個句點。近日檢察官的言論及再上訴,透露出蘇案為何僵持纏訟二十年的根本原因。而蘇友辰律師的回應,也再度提醒我們三人的辯護律師及人權團體的堅持為何。

這一場接力賽其實也是拔河比賽。

人權團體與非正義的司法判決較勁的也不只是蘇案而已。即使蘇案真的能夠畫下句點,拔河較勁仍會繼續延伸,因為尚有冤案未結。我們希望曾經因蘇案而感到激動、為救援三人而付出努力、或是因蘇案而思索正義為何的人,都能將眼光延伸到未竟的冤案上,為之辯論或伸出援手。為此,本期也將幾個重大冤案列表,讓讀者瞭解其間的異同。這些冤案的共同之處一目了然。但它們與蘇案的差別,在於尚未能得到同等的社會關注。這是三人生命的作者群們可以繼續著力的方向。

而在這場拔河賽中被拉扯到即使尚未體無完膚、也相去不遠的三人,他們的心聲當然更是焦點。這麼多年了,身陷大不幸的三人,由青少年到中年,他們想說的話和能說的話其實都一樣。儘管如此,莊林勳以其一貫筆觸揮出的無奈、劉秉郎對遲到正義的壓抑漠然、蘇建和始終如一的奮戰精神,仍令人感動與感慨。在長年充斥支持與質問處境下活著的三人,已練就努力配合、且不與人衝突的耐力與脾性。衷心希望蘇案真能了結,而三人也不用再配合救援動員並背負感激的包袱,他們才有可能成為自己下半生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