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HR PAS】2012夏季號:解嚴二十五週年

主編的話 

李佳玟/台權會執委、成大法律系副教授

最近與朋友討論《牽阮的手》。她說,看完之後,她最佩服林義雄。猜想她的理由,大概是因為林義雄在經歷失去至親的巨大痛苦,居然選擇寬恕。我回想著林義雄自責地把頭一次又一次地撞向存放屍體之冰櫃的畫面,以及之後於二○○七年的追思儀式上的淡定面容,我同意,這樣的氣度的確常人難及。

只是,我模糊地覺得這種敬佩有些問題。更正確地說,這種敬佩是否另有意義讓我感覺不安。朋友敬佩林義雄,究竟只是因為痛苦那樣地深刻卻可以放下,還是因為他沒有在鏡頭前聲嘶力竭地控訴國民黨政權的不義,他也沒有積極地追究犯罪真兇並要求處罰?那麼,那些希望查明真相,找出加害者,辨認加害體系之責任的受害者,是不是就不值得被尊敬?

朋友所不知道的,是林義雄即便個人決定不再追究林宅血案的加害責任,但他卻強調台灣社會應究明二二八事件的發生原因與處理經過,如此才能從真相中記取教訓,避免事件重演。朋友所代表的,或許是自解嚴以來,台灣社會對於轉型正義的集體心態:要求被害人向前看。為了不讓社會撕裂,為了不讓有人從中政治牟利,台灣的轉型正義因而存在「有上萬受害者,卻無一個加害人」的問題,連帶衍生出總統一方面年年向白色恐怖被害家屬道歉,另一方面,卻也年年祭拜獨裁者蔣介石的荒謬現象。

欠缺對於真相的追求,欠缺對於過去的深刻理解與檢討,使得我們無法理解當年威權統治者如何穿透所有的官僚體制與社會,創造一個綿密的控制體制。追求真相與正義等於政治鬥爭的錯誤連結,讓我們失去釐清威權遺緒,重整民主價值的機會。因為無法體認民主與自由的脆弱性,因而我們輕易地認為只要廢除了戒嚴法,只要有定期的選舉,民主與自由就可以獲得保證,卻沒有發現財團正與國家聯手,逐漸侵蝕根基尚未穩固之民主與自由。所以轉型正義之追求,不僅為了過去,也為了現在,為了來。

轉型正義有諸多議題可以檢討,本期我們規劃三個主題:「轉型正義在台灣」、「威權時代遺緒」,以及「他山之石─國際借鏡」,邀請在此領域有所專精的研究者撰寫文章。感謝各位作者在百忙之中趕稿,也感謝台權會南辦的陳郁琦在編務上的細心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