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甫過,近來可好?台權會持續為當代重要人權議題努力,也聲援國際公民社會。

台北市政府舉辦多場社子島區段徵收的土地協議價購會議,生態社子島計畫預計將社子島全區徵收,影響重大。台北市政府應停止推進徵收進程,並參照中央部會的建議,實質與當地居民磋商,做出真正符合在地居民需求的社子島計畫。淡水公七公園居民因臨時得知公園樹木將移除,於公園內表達警消大樓改建選址不當,反對移除原生林木,卻遭警察逮捕。台權會在聲援的記者會上指出,和平集會已內國法化《公政公約》與釋字718號解釋保障,警察並沒有公權力與任何法律依據以逮捕限制抗爭者行動、通訊。

我們舉辦講座,從公法角度出發,討論如何藉由法制規範平衡言論自由與平台管制。在了解政府、平台、使用者之間的互動與權力關係後,一起思考台灣分工不明、缺乏社會共識的平台管制規範如何完備。在企業與人權方面,台權會原將參與聯合國亞太論壇,分享遠洋漁工強迫勞動處境與台灣倡議經驗,卻臨時遭主辦單位要求不得參與。這背後其實是中國的干預,也違背聯合國人權機制的核心價值。

大量兒童在加薩地區的戰火下,被剝奪生命權與生存權,但台灣政府卻曾計畫在屯墾區與以色列政府合作。我們認為,捍衛兒童權利應為普世價值,而台灣欠缺難民庇護機制,導致難民兒童難以即時獲得醫療資源與受教權保障,甚至需面對父母遭受遣返的恐懼。除了看見巴勒斯坦的苦難外,台灣也須建立更完善的庇護機制,保障難民兒童的基本權利。

北市府應終止「有毒的生態社子島計畫」

台北市政府於9月8日至9月20日舉辦36場社子島區段徵收「土地協議價購」會議,然而過程中卻有許多瑕疵。程序上政府應在協議價購時一併徵收土地與土地改良物,而市府未說明理由便將兩者分開徵收;且根據時程規劃,在土地公告徵收後市府才進行土地改良物協議價購,使居民對徵收補償的知情與實質協議之權益嚴重受損。在地居民針對攸關徵收後生計的基本資訊,如安置住宅價格、補償金差額等問題皆無法得到市府正面回應,也未曾公開說明。

生態社子島計畫預計將社子島全區徵收,影響重大。台北市政府需停止急於推進生態社子島計畫,應參照內政部與都委會等各中央部會建議,避免惡意操弄程序,實質與當地居民磋商,做出真正符合在地居民需求的社子島計畫。
閱讀全文
讓孩子不再活在恐懼中——從加薩到台灣難民的呼聲

守護兒童健康長大的權益為普世認同的價值。然而在加薩走廊,平均每小時就有至少一名巴勒斯坦兒童被以色列軍隊殺害,也有更多兒童面臨失蹤、殘疾或饑荒等狀況;戰爭之下,大量兒童的生命權與生存權被剝奪。面對重大人道危機,我國政府不但保持沉默,甚至一度證實,外交部計畫在屯墾區以色列政府合作,恐使台灣成為種族滅絕的幫兇。

我國在庇護制度上也有長期缺口。難民兒童來到台灣後,因為制度缺失難以及時獲得醫療資源,也很難以獲取正常受教權;有些難民雖已在台灣組建家庭,也因缺乏制度無法取得難民身分,導致孩子活在父母可能被遣返、家庭分離的恐懼中。

我們呼籲,台灣政府可以正視巴勒斯坦人民遭受的苦難,有所行動,並建立更完善的庇護制度,讓來台的難民兒童能夠平等健康地生活。

閱讀全文
台灣公民社會遭到聯合國企業與人權論壇消音!台權會不放棄持續為遠洋漁工發聲!

台權會原預定出席聯合國企業與人權論壇,卻在活動當日被規定不得出席會議,主辦單位亦要求其他國家代表不得提及台灣議題,明顯是中國在背後的刻意打壓。我們選擇在社群媒體發布演講稿,希望跨國的公民社會可以團結,一同為遠洋漁工發聲。

台權會協助了許多艘遠洋漁船的印尼漁工,他們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被積欠薪資,需要耗時於民事訴訟官司才得取回。台灣的遠洋漁工大部分都是東南亞外籍移工,在高風險的勞動環境下工作,包括超時無法休息、生活環境惡劣、食物營養不足,甚至遭受辱罵等弱勢情形。我國政府並未盡到保護義務,忽視了漁工們被強迫勞動的困境。

我們認為,解方是透過輿論與跨區域倡議,以組織獨立工會對抗強迫勞動,讓抗爭力量更強大。


閱讀全文
國家與網路平台的責任—網路內容管制

網路平台為重要意見表達場域,與此同時言論自由與平台的管制則出現衝突,需要法制規範進行調節。我們邀請成大政治系林昕璇老師,帶領大家思考平台管制如何從公法角度建立進步的法制。

林老師引出學理基礎,大企業掌控的科技權力以社群守則管制使用者行為,此種權力之影響不亞於公權力;因此公法得以介入傳統公司與使用者的私法範疇,重新界定平台與用戶間的關係。至於如何管制與課責,學者間各有論辯,政府、平台與用戶之間的關係跟權力結構也有許多不同觀點。

回到台灣,在法規部分仍有部會分工不明、缺乏社會共識等問題,期待未來能透過討論思考出共同的願景。



閱讀全文
警方違憲侵犯集會自由 不當逮捕靜坐抗議民眾

9/17早上,淡水公七公園附近居民因得知公園樹木將被移除,臨時組織擋拆抗議行動,於公園人行道發言、喊口號,表達改建警消大樓的選址不當與反對移除樹木。

淡水分局警察當天逮捕抗爭者、協助直播者九名,並持續公園拆除工程。直播影片中可見警察沒有法條依據便以「現行犯」恫嚇抗爭者,此次抗爭為和平集會,應受到已經內國法化的《公政公約》第21條保障,且大法官釋字第718號已說明緊急性及偶發性集會遊行不適用《集遊法》之許可制,警察並沒有公權力與任何法律依據以逮捕限制抗爭者行動、通訊。

人民集會自由的權利、集會遊行相關法規由上級機關就不被重視與遵守,基層警察持續公然違法,台灣民主社會中由政府挑起的人權侵害仍然存在。

閱讀全文
年度募款目標,仍有逾100萬缺口懇請支持人權工作

今年的募款餐會雖然圓滿落幕,但台灣人權促進會距離年度募款目標,仍有超過100萬元的缺口。對於幾乎全靠捐款維繫的NGO來說,是個嚴峻的挑戰。

台灣在短時間內成為亞洲最民主的國家之一,但當前的內外局勢卻讓我們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內部政治極化與外部中國極權的威脅,都提醒我們:人權必須是台灣社會不可動搖的根基。

唯有堅守人權,民主才不會被蠶食;唯有人權為本,島嶼上的每個人,才能團結守護這片土地。

接下來,台權會將聚焦的核心行動如下:

守護隱私權
隱私權是民主的基石。我們將集中力量推動三大個資保護法案,並改革數位服務「強迫同意」等制度,保障公民自由無懼地參與公共生活。

捍衛公民權利
我們將持續推動集會遊行法與社團法的改革,拆解威權遺緒,保障人民自由表達與參與公共事務的權利。公民就是社會的免疫細胞,唯有不斷行動,民主才會更強健。

推動人權教育
人權教育是孕育未來行動者的土壤。台權會長期深耕校園與社會,舉辦「南方有人」議題講座、青年人權營、地方工作坊與暑期實習,將艱澀的人權議題轉化為對話與行動,讓更多青年、公民在學習中成長為人權守護者。我們持續突破南北差距,將教育資源帶往更多在地,並透過跨團體合作,讓人權觀念在社會各角落發芽。

做無力者的後盾,抵禦極權,以人權為根基
與此同時,我們期盼,不再有人必須承受失去家園的痛苦;被迫逃離的求助者,能在台灣安心落腳;支撐龐大遠洋漁業經濟的勞工朋友,能免於強迫勞動。

面對中國的壓力,我們更要堅持從人權出發,要求政府所有政策都以保障人權為優先。只有如此,台灣的民主才能持續延展到下一代。

我們堅信:在成熟的公民社會裡,捐款給你信任的NGO,是投票外的民主實踐。此刻,我們需要你的支持。每筆捐款,不論單筆捐款,或是小額定期定額,都能讓台灣人權促進會,繼續在最前線位人權議題發聲與行動,推動倡議、深耕教育、守護民主,持續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為維護台灣人權促進會運作的獨立性,我們不收受來自政黨的補助、捐贈,不承接政府採購案、研究案,亦不收受可能影響本會獨立運作性質的經費。有大家的支持,才能真正在台灣落實應有的人權價值。

▮募款專案
① 倡議專案:以人權為盾,捍衛民主國
② 人權教育:一路向前,人權教育列車行駛中
​③ 廢死專案:我們承諾協助廢死聯盟募款,希望沒有死刑的那天盡快到來

▮ 單筆或定捐支持
再多 200 位夥伴支持,就能撐起工作人員一半的薪資。工作者是台權會倡議與教育的動力,從跟進法案、舉辦活動,到陪伴當事人、面對制度挑戰,每步都是專業與日夜的投入。

✦藝術挺人權✦
今年,也有支持人權工作的畫家,提供作品回饋給捐款人。像是參與刺蔣行動的鄭自才老師;長年關注勞工、原民議題的林大洋老師。
募款專案捍衛台灣
定期定額支持人權
台灣人權促進會是長期致力於倡議人權議題的非營利組織。
我們不接受來自政黨的補助,所有經費皆仰賴民間,尤其是小額捐款。
感謝您的訂閱,有您的支持,讓我們的工作更無後顧之憂!